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金融产品
-
农产品
-
工业金属
-
能源化工
-
专家团队
-
操盘分析
-
数据分析
-
谈期论市
-
资产管理
-
联系我们
-
CRM入口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期货研究
期货研究100715
发布时间:2010-07-15 04:13:23

 

【特别关注】
农业空心化比粮价上涨更可怕
  【新纪元综合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告,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0.3%。倒春寒、高温被认为是这轮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然而与“天灾”相比,精壮劳动力大量流出农村,老弱妇孺成为种粮主力,这一情景更令人担忧。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此前就表示,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目前城市常住人口总数是6.22亿人,城市化率以年均0.8%的速度增长,大批农民工进城后由粮食生产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城市人口每年大约增加1100万人。依靠老弱妇孺支撑的种植业如何满足这些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才是真正令人头疼的问题。而与减产相比,让决策部门更忧心的是农村劳动力的空心化
  一位粮食系统的官员说,一个农村劳动力如果到城里打工,即便是到建筑工地上做小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可以拿到1000多元,种一亩小麦的收入只有不到300元,他说:“粮食价格上涨是好事,不然农民不愿意种。但是房价这几年上涨了多少?而小麦价格这几年才从每斤0.7元涨到现在的1元,涨幅还不到50%;水稻价格去年每斤1.08元,今年最高每斤1.4元,涨幅也才30%。”
今年7月,跨国农产品巨头孟山都公司在广西南宁市以北100多公里的马山县古统村举行玉米种子现场销售会,到场的主要是小孩和老人,20~30岁的年轻人不见踪影。这一现象决策部门已有察觉,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上坦承,随着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今后粮食生产成本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不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地区已出现粮食生产口粮化、兼业化势头,影响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发挥
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留守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弱,劳动技能提高难度大,影响粮食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制约粮食科技水平的提升。除了精壮劳动力大量流失,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减产也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外资“抢粮”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面临洗牌
  【新纪元综合报道】中国粮食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用和深加工。长期以来,我国深加工用粮量不到粮食总量的8%,农产品加工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嗅觉敏锐的外资显然已经看到了机会。
以拥有“金龙鱼”、“胡姬花”等多个知名品牌,占据我国食用油市场50%份额的外资龙头——益海嘉里为例,该公司最近就对面粉产业发起了进攻,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布局了12家面粉加工企业。为了保障市场供应,益海嘉里势必要加大夏粮的收购力度。河北某地国储局人士表示,今年粮食价格上涨较快,收购主体比较多是主要原因之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当地投资建厂的益海嘉里,该企业今年从他的库里购买了5000吨轮换粮。
  此外,益海嘉里还通过粮食经纪人,从农民手里直接买粮。河北当地农民表示,“国有企业收购时各方面要求太严格,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卖给益海嘉里。”安邦咨询分析师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此轮小麦收购中,益海嘉里在河南的收购量达到5万吨,丝毫不输于中储粮
  在外资的猛烈攻势下,部分央企显然也加大了防守力度。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中粮收购小麦的价格要比一般市场价高。例如,在小麦主产区河南,中粮集团的收购价是每斤1.03-1.04元,而目前其他收购主体的价格是每斤1.02元。因此,同样作为2010年粮食收购的新入局者,中粮集团在夏粮收购中大有斩获。仅在河南南阳,中粮集团的小麦收购量就达到31.6万吨,远远高于益海嘉里。
  尽管从短期来看,外资的入局给农民和城市居民都带来了一些好处,但是专家提醒说,外资渗透粮食产业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进入农业和食品产业链的外资越来越多,农产品资源和市场定价权面临被外资操纵的风险,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埋下一些隐患
  因此,培育和扶持我国本土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已经刻不容缓。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相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行业发展规划。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以初加工、小型、单机为主,主要购买与使用对象是个体农民。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滞后,成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瓶颈。相关规划的出台,将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
  此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重税”负担也有望得到解决。目前,我国深加工企业增值税的实际税率高于工业企业17%的税率,全国工商联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即按17%的税率收缴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值税。对于多年来超标准征收的税款,采取合理合法的办法(如逐年抵扣应纳税款)加以退还。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本土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获得较快发展
夏粮七年首减产 粮食局为涨价预期退烧
  【新纪元综合报道】在今年上半年粮价有所攀升的情况下,又传来我国七年来首遇夏粮减产的消息,使得市场对粮价上涨预期进一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片“看涨”声中,国家粮食局却在近一周内以各种形式多次公开表示,不要对玉米、小麦价格上涨持过高预期。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2462亿斤),比上年减少39万吨(8亿斤),减少0.3%。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表示,从市场反馈情况看,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对减产的实际感受的确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要明显
  这种对减产的预期,已经影响企业的行为。以玉米为例,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在流动性过剩和市场预计玉米减产的背景下,各类贸易、加工、养殖企业普遍进入了“增加库存过程”。对于,市场对粮价不断“看涨”的预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近来多次强调“目前粮源充足”,后期市场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
  对比今年2月和6月的数据后发现,在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的价格波动最为明显,4个月来平均收购价格累计上涨高达12.9%,仅6月单月就上涨了4.24%。对此,尚强民表示,虽然去年减产,但国内仍不缺玉米,当前玉米价格上涨更多地应该从供求以外找原因。
  他认为,正是由于企业预期减产、增加“任意库存”(即指高出粮食供应系统正常运转所需库存数量的那部分库存),从而推高了粮价。而“任意库存”的变化,基本不在政府的监测范围内,因此成为吸纳巨量玉米的“黑洞”,使人们无法认清真实的供求关系,进一步增强看涨预期。“现在还赌价格进一步上涨,冒的风险也太大了。”尚强民认为,偏离真实供求关系的增加库存行为最终是不可持续的。
  除玉米涨价明显外,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主产区稻谷平均收购价同比上涨10.42%。此外,由于今年小麦市场价格已经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目前,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中储粮公司已经不再收购粮食。
  针对小麦涨价的现象,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小麦分析师张浩然表示,7月第一周,河北等五大主产省已有一些地区的普通新麦价格冲高后回落,说明进一步上涨动力已不足。目前,很多贸易商收购已非常谨慎,不愿继续抬高价格
南方水灾刺激农产品涨价 物价调控难度加大
  【新纪元综合报道】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12时,南方洪涝灾害过程已造成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9省市171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46.5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33.9千公顷。
  调查发现,在水灾受害重镇江西省余江县,早稻绝收率几乎达到60%。“春种一粒米,秋收万颗籽”,对于辛苦劳作的农民而言,没有什么比收获更令人开心了。但是遭遇多年罕见的水灾之后,在本该收获的季节,江西省余江县却没有了收获的喜悦。
物价悄然上涨
  农作物大量减产,随之而来的便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蔬菜是价格反应最快的农产品。此外,猪肉价格从9元上涨到10元,大豆、花生、大蒜等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大米价格上涨反倒并不明显,每斤上涨幅度在3-4毛钱。自从6月中旬连降暴雨以来,水灾导致的物价上涨,已经造成家庭伙食支出超出以往300元以上,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可能是比较大的负担。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人员介绍,6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暴雨、高温天气交替进行,蔬菜生产、存储、运输均受到一定影响,近期多地信息采集员反映蔬菜价格有所上涨。根据监测数据,7月2日以来,全国监测蔬菜平均价格持续上涨,累计涨幅为4.7%,全国蔬菜价格开始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
  粮食价格反倒没有大家预想中变化那么大,余江县政府相关人士介绍说,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大米一般都是去年的陈稻,所以价格变化还不是很大。但是,今年上半年水稻的大面积绝收,很可能会在下半年有所反映,预计8月份之后,大米吃紧的现象就会显现
物价调控压力加大
  5月份江西CPI3%的同比上涨幅度,已经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涨幅,而且达到年初省政府制定的物价预期目标警戒线:CPI控制在3%左右。那么,水灾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会让江西省CPI失控,甚至引起南方诸省乃至全国CPI大幅波动?“江西遭遇的洪涝灾害,必然会造成物价波动。”江西省统计局农业统计处处长叶德祥坦言,但是他也指出,这种波动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之内的,影响是可控的,而且由于农产品市场是全国开放的市场,资源可以自由流通,因此不会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
  叶德祥指出,政府部门也采取相关措施对物价形势给予高度关注。一方面,国家以及其他省市给予江西等受灾重省资金、粮食等各方面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实时监测物价数据,统计局还制定了农产品价格每日一报制度,对价格变化予以高度关注。江西省物价局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江西省已在多个遭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如资溪、余江、临川等地启动价格应急监测预案,并加强价格监测,防止有人囤积货品、哄抬物价、串通涨价。
6月全国CPI仍将环比下行
  有关专家指出,水灾导致的物价上涨无疑会给物价调控带来压力,但是总体来说,我国通胀压力逐步减轻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食品价格在我国CPI统计中所占的份额在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包括粮食、肉类、蛋类、蔬菜等,对CPI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像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水灾,就属于短期影响因素,对整体CPI影响并不会太大
  据预测,由于基数原因,6月份CPI的同比上涨幅度将会较5月份有所提升,或可达到3.4%-3.5%,这意味着6月份CPI再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制定的3%红线。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认为,由于去年7-9月我国CPI较低,基数影响下今年这三个月CPI同比增速都不会低,但这并不影响通胀压力减弱的总体趋势
【热点聚焦】
“空气”弥漫市场 工业品压力大
  【新纪元综合报道】本周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再遭重挫,其中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品种跌幅较大。分析人士认为,商品市场的“空气”弥漫来自于三大利空:首先,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GDP及工业生产等经济数据将利空商品。其次,住建部等三部委重申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动摇,此消息“立竿见影”地打压了股市和大宗商品。
  此外,国际金属期货纷纷走软、美元有所回升,这些也为国内商品市场营造了空头氛围。整体来看,LME有色金属出现回调,而国内商品期货整体走弱,再加上国内股市上行乏力,有色金属期价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
  大华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曹忠忠表示,在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趋紧引发的市场忧虑情绪影响下,大宗商品上行乏力迹象明显,不排除逐波下行的可能。“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这给大宗商品未来走势蒙上一层阴影,就工业品来说,未来1-2个月价格下跌是大概率事件。”曹忠忠说。“最糟糕的是化工品种,由于供给严重过剩、需求低迷疲弱,PVC、PE现货价格恐难有大的上涨空间;而期货交割的制约会导致期现价差进一步回归”,曹忠忠认为,近期随着空方保值力度的加强和注册仓单的逐步建立,后市国内化工下行风险加大。
  信达期货研发中心总经理朱怀镇对此表示认同,“受经济复苏前景疲软的影响,前期的高库存成为近来乃至后期商品市场的主要利空。”他同时说,国家电网公司近期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高住房空置率,可能意味着后期国家对房市调控将继续从严,由此,股市和商品恐怕还将进一步寻底。”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三部委联袂重申不会放松房地产调控的举动说明国家对房地产紧缩政策的决心十分坚定。而从最新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水平微幅下跌来看,前期调控政策效果良好,且持续性概率较大。在此背景下,商品市场将面临长期性利空,在没有重大利好因素刺激的情况下,市场将继续空头心态
钢铁行业陷入供需失衡泥潭
【新纪元综合报道】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条件》对钢铁企业在环境保护、能耗以及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规范。业内普遍认为,这预示着,管理层对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调控将进一步升级———严格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一些数字充分表明了此举的必要性。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近日表示,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过快,预计今年我国钢产量将达6.2亿吨至6.3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在目前钢材库存居高不下、下游需求仍未现实质性好转的背景下,如果供给继续盲目增加,钢铁行业将更深地陷入供需失衡的泥潭。
 “资本市场上价格的持续走弱充分反映了市场的预期。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是需求的下降,钢价仍处于寻底的过程,铁矿石价格的成本压力将延续下去,钢铁行业的盈利仍将被压缩;如果钢铁行业不减产应对,钢价很难反弹。”东兴证券行业分析师孙继青表示。他认为,三季度钢铁行业很可能面临亏损
  “对于此番管理层再出调控产能政策,业内已经有预期,但这很难对短期市场价格构成影响,钢价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消费淡季和库存高企。”首创期货研发中心钢材分析师汪晟称。东证期货分析师王德智则表示,“今年上半年,管理层也多次出台针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办法,但是且不论政策的执行力如何,其见效恐怕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要真正落实到钢厂,还要进一步观察政策力度。”
事实上,近来接连出台的政策已将下半年的调控基调进一步明朗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调整经济失衡和产业结构问题。不过,汪晟也认为,政策对于供给层面调控的效果仍然需要观察。“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执行情况很难预测,另一方面,对于钢厂而言,尽管价格持续下跌使得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但目前其减产意愿并不强烈。”对此,他解释,上半年,伴随价格的上涨和需求的回暖,钢企已经赚得了一部分利润;此后钢价下降过程中,中间经销商又承担了主要风险,起到了“垫子”的作用,“钢材订购价格下调晚于市场1个月左右,期间的损失主要是由中间商承担的,并不是钢厂。”
  对于目前市场密切关注的有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减产”的说法,汪晟表示,在当前市场销售价格接近成本价格的情况下,部分短流程的小钢厂由于前期低价矿石耗尽,已进入亏本销售的状态。因此,部分钢厂逐步开始停产检修,产品涉及螺纹,线材,热轧等,区域涉及河北、东北、华东,既有民营的小厂,也有国营的大钢厂。尽管停产检修的实际数量尚难完全统计,但预计应会对7至8月份的粗钢和钢铁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但汪晟和王德智均强调,目前限产和减产主要存在于小钢厂,大钢厂则主要是传统的生产线检修方式,而考虑到成本因素,对于拥有高炉的大中型钢厂而言,除非出现巨额亏损,否则高炉减产很难实现。从业内人士的实地调研结果来看,情况也是如此,这也决定了市场并不能将控制钢产量寄希望于此。
除了相关政策及其对供应量的影响外,决定下一步钢价走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非需求莫属。对此,王德智认为,“总体来看,需求环境与去年相比会差一些,其中房地产调控力度将是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汪晟则认为,我国钢铁需求的主要行业集中在基建、房地产、机械、汽车、造船、家电几大行业,其中基建和房地产比重就高达50%。
从上半年情况看,开发完成额、竣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都保持在高位运行,螺纹和线材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但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在这三个指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螺纹钢期货和现货价格均出现了接近20%的大幅下滑,显然,这与调控政策预期密不可分。他进一步表示,“第三季度一般是政策延续期,也是传统的钢铁消耗淡季,预计整个基建和房地产不会有新的利空政策出现,但实际消费将出现一定的回落。”
  综上所述,汪晟认为,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来看,第三季度随着钢厂主动减产和环保政策的执行,粗钢产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需求方面也会出现减缓的趋势,而影响钢价的焦点因素———库存能否有效降低将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降幅哪个更快,更持久。
宝钢再度下调价格 高价协议矿成钢铁业“勒颈绳”
  【新纪元综合报道】虽然正值暑月,钢铁行业却在经历寒冬。伴随钢材市场两个多月的跌势,宝钢近日出台了8月份产品价格。不出业内预料,主要产品价格悉数下降,幅度从200-800元/吨不等。
  这是宝钢今年连续第二个月降价。7月份,宝钢大幅跌价已经将今年前6个月的涨幅悉数抹去,8月再降,可知持续下挫的钢材市场对钢厂信心的打击。业内认为,大钢企的持续降价,折射出钢铁行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忧虑。而供需失衡短期内的无法改善,将继续严重影响行业利润,乃至引发亏损
  需求低迷,理应降低成本。可对钢铁产能过高的大中型钢厂来说,铁矿石价格成了成本下降的受阻线。如今,铁矿石现货价格一跌再跌,品位63.5%的印度粉矿报价昨日最低已达125美元/吨,跌回今年1月份水平。但是,以协议矿为主的国内大中型钢企却因合约在身,必须继续履行147美元/吨的高价协议矿。
  在高成本和低钢价的双重挤压下,目前已经有部分钢企“支撑不住”。从业内得知,位于安徽的某大型国有钢企,仅6月就已经出现8亿元的亏损。如果亏损范围持续扩大,预计钢厂将不得不采取更为切实的减产措施
至于钢价何时能够反转,多位钢企与贸易人士表示,宏观经济走势已经成为钢价走向最为关键的因素。一些资深行业分析师认为,中长期来看,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加快建设,钢材总体需求并不会大幅降低。但是,钢材市场已经在强烈的心理冲击下陷于低谷,反弹无力
【市场要闻】
严限小钢厂扩建 工信部鼓励大企业兼并
  【新纪元综合报道】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成为压在钢铁行业的几座大山……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以下简称 “《条件》”),对不符合生产规模要求的企业,不得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达标,鼓励企业与有优势的大型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但未给出准确时间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介绍,《条件》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6个方面对现有钢铁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公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为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做好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和扶持优势企业发展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工信部明确表示,《条件》按2009年企业实际粗钢产量核定现有企业的生产规模。按实际已发生年度而非2010年及以后等未发生年度的粗钢产量为标准,以防止企业为达到条件而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进而加剧钢铁产能的无序增长。工信部再次强调,对于生产规模达不到条件的企业,不能再通过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扩大产能达到规模条件,鼓励企业通过与管理、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企业进行联合重组达到条件。
  兰格钢铁分析师徐力表示,在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原料价格居高不下,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铁企业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条件》的发布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作为我国钢铁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企业制定了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对钢铁行业的杂乱无章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规范,使那些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退出市场。
  据介绍,中国大小钢厂有800家左右,既有年产几千万吨的大钢厂,也有不少年产几十万吨的小钢厂,同质化竞争加剧。李毅中认为,抑制产能过剩应当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必须通过调整布局结构,遏制产能过剩地区钢铁企业的盲目发展。”
铁矿价跌回年初水平 2011年或再创新高
  【新纪元综合报道】在钢价惨淡的同时,铁矿石现货价格也一跌再跌。近日,印度粉矿报价重回今年1月份的水平。但是,最新的行业观点显示,矿价很可能在2011年重新回到高位,甚至可能超过2008年的历史高点
  铁矿石价格随着钢材市场已连续下跌了2个多月,钢厂观望情绪浓厚,尽可能压缩采购量。联合钢铁网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市场成交极为困难,进口矿价格在击破145美元/吨的心里价位后加速下跌,大部分商家对后市信心不足,进而开始降价出货,市场不乏传出一些低价位成交。部分贸易商更已经提前出场。3个月前还极为抢手的铁矿石,现在成为了“烫手山芋”。
  但是,从一个行业内部会议上得知,一份来自齐鲁证券最新的研究显示,2011年铁矿石价格很可能重拾升势,甚至超过2008年的历史高位。根据该研究,虽然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矿价与钢价是简单联动关系,但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实际上边际成本决定了矿石价格的变化。
  在矿山采选成本中,国内矿处于最高成本位置。600-700元/吨的平均开采成本,是三大矿成本的4倍。也正因如此,国内矿是供给端最不确定的因素。当需求强劲、单纯的海外贸易矿难以满足需要时,方可以大量生产。也就是说,当高成本的国内矿也必须用于弥补需求缺口时,内矿的边际成本在事实上决定了铁矿石价格水平
  而中国钢铁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导致矿石需求缺口的扩大,已经成为事实。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过快,预计今年中国钢产量将达6.2亿至6.3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测算,2010年,中国的矿石需求量可能在10.9亿吨。扣除国际铁矿石供给数量,产生的供给缺口约在3.4亿吨。到2011年,则可能达到3.9亿吨,超过2008年的3.61亿吨。这部分铁矿石,就将主要依赖高费用的国内矿补足。也正因如此,2011年的铁矿石价格继续上升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甚至有可能超过2008年的历史高位。而如果矿价果然再攀新高,对于国内钢企而言,涨价又将成为必然选择。
【市场观点】
早籼稻利多炒作透支 继续大涨不易
  【新纪元综合报道】今年灾害天气频发、市场阶段性供给短缺等因素主导了早籼稻价格走势,早籼稻期价振荡走高。但目前看来,利多因素的炒作略显透支,随着新稻大量上市,供应将有效增加,而且大的供需格局未变,因此,后期早籼稻大涨不易,维持区间振荡走势可能较大
全球稻米供应量较为充足
  7月份公布的全球2010/2011年度稻米供需数据调整不大。美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增产抵消了柬埔寨和埃及的减产,全球产量小幅上调;全球稻米消费量下调近70万吨,主要是因为美国、埃及、柬埔寨及伊朗消费量下降;全球2010/2011年度稻米贸易量几乎未做调整;年终库存上调30万吨,达到9660万吨。目前越南正值稻谷收获高峰,市场供给压力增大;而印度季风降雨正常,夏粮生产前景乐观,水稻播种面积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预计今年印度稻米产量将同比增长12%,市场认为印度有望解除大米出口禁令。从全球的供需数据来看,供应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产不足需的情况,不会对国内稻米价格造成大的影响
宏观政策拐点难现
  时至年中,部分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如PMI、发电量等出现掉头回落的趋势,对于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仍然不减,并逐步占据上风,影响着市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大宗商品随着其金融属性的不断增强,价格的持续上涨不易维持。由于前期政策效果尚未完全显现,中国经济走势也未明朗,当前宏观调控仍处于观察期,短期内政策出现明显拐点的可能性不大。总体来看,通货膨胀压力虽有所减轻,但宏观经济政策未有新的利好呈现,在下半年对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对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刺激将非常有限
国内调控措施频繁出台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主要采取经济手段调节市场,而在经济手段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时,国家将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空间加大,尤其是今年以来,接连出现了“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等,与此同时,玉米、粳稻、小麦等农作物价格也同样出现了显著的涨幅。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力求保障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并且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今年自然灾害频发,上半年预防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粮油价格稳定首当其冲,防止粮价过快上涨是国家调控的重要任务。因此,政府并不支持粮价继续大幅上冲。后期不排除政府会采取减少托市收购量、取消东北稻米入关运输等措施来调控稻谷价格
早籼稻托市收购预案与市场预期相符
  日前,《201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正式发布,预案明确了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执行区域和时间。和去年预案相比,今年的预案提高了收购价格,并且增加了收购库点。由于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提高总体抬升了2010年稻谷的底部价格,支撑了稻米市场以高于2009年整体水平的价格运行,2010年新季早籼稻上市初期主产区开秤价将超过托市价,借鉴小麦今年大量上市后的经验,早籼稻大范围启动预案的可能性较小。整体来看,预案内容符合市场预期
灾害天气炒作略显透支
今年南方地区降雨频繁,且雨量较大,强降雨导致各地江河猛涨,洪水泛滥,多处堤坝被毁。雨季至今,国内有关早籼稻生长情况的考察、调研较为频繁,从各方调研中均可获得的共同信息就是“恶劣天气造成早籼稻减产”。不断有报道称江西、湖南等早籼稻主产省区部分稻田受淹或被冲毁,导致局部地区粮食作物绝收,部分地区甚至不得不“双改单”。
尽管今年气候异常,产区洪涝灾害严重,早稻或出现减产,但是稻谷整体库存充足,完全可以弥补减产带来的缺口。据悉,截至6月底,国内仍有2008年产临储早籼稻45万吨,2009年产早籼稻277万吨,总计322万吨,库存同比增加200万吨。虽然近期早籼稻期货价格受减产预期影响大幅拉升,但整体来看,稻谷总库存仍处于高位,且天气的炒作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略显透支,后期价格因天气因素炒作继续大涨可能性不大
期价回归态势或将重演
回顾早籼稻期货今年的行情走势不难发现,从ER1005到ER1007,每一次交割月的临近都伴随着期价大幅回落的走势。不管受政策、天气、现货价格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趋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合约运行期间过程有多复杂,最后随着交割期的临近,合约价值终将回归。
由于近期资金借助天气等因素已经推高了早籼稻期货价格,而现货价格波动幅度有限,近期拍卖成交价格维持在1860元/吨附近,加上各种费用后,若继续上涨则参与卖出套期保值将逐渐有利可图,注册仓单积极性将被带动起来,后期仓单压力或将逐渐增大。近月合约ER1009价格近日维持在2040元/吨上下波动,而目前已至7月中旬,交割期逐渐临近,期价回归态势或将重演。
  综上所述,虽然今年灾害天气频发、市场阶段性供给短缺等因素主导了早籼稻价格走势,导致期价振荡走高,但随着新稻大量上市,供应将有效增加,而且,大的供需格局也未发生根本改变,加之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后期早籼稻大涨不易,维持区间振荡走势可能性较大,不宜盲目追涨
消费增速下滑 棉价跌势未尽
【新纪元综合报道】应当看到,近期的棉价走势符合人们对经济和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的预期。2010年下半年棉价走势可能与上半年截然相反——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为需求前景蒙上阴影,预计棉花现货和期货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从目前看,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正在放缓,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目前水平开始回落;美国近期非农就业数据、新屋和二手房成交数据皆令人失望,制造业数据环比涨幅也出现放缓;中国经济领先指标开始放缓,尽管同步指标仍然强劲。尤需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和房地产成交量甚至开始下滑表明,大宗商品未来需求或将下降。对棉花而言,随着消费端生产增速的下滑,价格也可能会顺势下滑
  从现货走势来看,由于郑商所棉花仓单库存持续下降而且现货商升水保持高位,市场预期未来棉花市场供需状况出现改善。一般而言,远近期棉花期货合约价差(目前为CF1009和CF1101合约)变化与新棉花年度库存改善预期一致,期价近期走低表明市场对经济前景的忧虑胜过了现货市场高定价高升水带来的乐观气氛,而远月合约跌幅高于近月也符合棉花短期库存下降和中期库存增长的趋势
  作为最重要的棉花出口国,美国产量对国际棉花定价影响很大。而从影响价格的各方面因素看,要明显利于多方:当前美国东南部地区天气适宜,新棉生长迅速;三角洲北部干旱地区喜迎降雨,各地现蕾和结铃情况良好;三角洲南部新棉长势依然旺盛,各地现蕾率已超90%,结铃稳步推进;飓风阿历克斯缓解了得克萨斯州中东部的旱情,另一场热带低气压给得州南部带来充沛降雨,采摘有望在未来3-4周内开始;得州西部暴雨对棉田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反而非常有利;西部沙漠地区的降雨使高温天气得到缓解,新棉长势正常;圣约金地区天气炎热,部分棉田已经开花,等等。
  随着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与库存紧张程度这两个担忧的此消彼长,棉花期货价格可能剧烈波动。另外,由于棉花消费受经济增长尤其是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影响较大,而中美经济正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放缓迹象,期棉表现在未来半年可能落后于其它大宗商品
  基于对经济前景的审慎预期和供应状况判断,预计棉花现货价格将逐步下滑,并于2010年11月前后降至底部,明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速逐步恢复的带动下将出现回升。具体来看,预计棉花期货价格在年底前将降至每吨15300元,但在2011年底前将回升至每吨16200元左右。
产量与流动性双利空 棉价后市难言乐观
  【新纪元综合报道】进入7月份以来,无论是一直强势的郑棉1009合约,还是已经出现调整迹象的郑棉1101合约,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调压力。虽然目前现货价格依然坚挺,但明年的产量增长和资本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很可能令棉价持续承压,高位调整的风险正在积聚。
国内现货棉价高位持稳
  国内棉花现货继续维持在高位。但在本周一,棉花328指数自2010年2月8日以来首次下跌,这说明现货的高位调整风险正在逐步积聚。进入7、8月份后,棉纱市场逐渐迎来了传统淡季。供需状况基本保持平稳,棉花现货涨幅放缓,虽然大部分棉商仍然囤棉待涨,但一些棉商的高位出货意愿有所增强,而下游的织布企业的采购力度开始减弱,许多企业都在等待国储棉的竞拍。由于利润空间的萎缩,买方的消化能力减弱,双方僵持令棉价保持稳定。而且市场上4级以上的高级棉供应依然紧缺,现货棉高位持稳的可能性较大。
市场流动性趋紧
自今年上半年以来,货币供给和贷款增速在持续回落。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6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74万亿元,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034亿元;受贷款增速回落、外汇占款增加不多影响,货币供应增速也是呈现下降态势。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8.5%,较上月降低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4.6%,较上月降低5.3个百分点。6月M2、M1之间“倒剪刀差”为6.1%,较上月进一步回落,一方面表明经济活跃度可能有所降低,另一方面表明市场上的流动性在日渐枯竭。市场流动性的趋紧将遏制商品市场的上涨空间
美棉长势良好,下年度产量预估上调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7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0/11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为1,830万包;美国2010/11年度棉花年末库存预估为350万包;美国2010/11年度棉花出口预估为1,430万包;美国2010/11年度棉花种植面积预估为1,091万英亩;美国2010/11年度棉花收割面积预估为1,040万英亩。报告也显示中国的棉产量预估持平,为3,300万包,年末库存为1,862万包。最新的产量和库存数据都做出了明显的上调,虽然美期棉短线利空落地反弹,但对于下一年度的市场来说,对棉价的压力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当前的天气情况良好,也有利于棉花生长。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截至7月11日当周,美国棉花生长优良率为67%,棉花现蕾率为79%,棉花结铃率为26%,生长数据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明显增长,美棉的生长状况比市场的预计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虽然短期内的棉价由于供需平衡可以基本保持稳定,但在高位上现货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迹象;国内市场的流动性继续趋紧是难以逃避的现实,这从股市和期市的整体走势就能够可见一斑;美棉长势良好,10/11年度产量连连上调,明年大量的低价进口棉将挤压国内市场。棉价中期走势下行是大概率事件,相对来说,09合约由于现货的支撑跌幅相对较小,而01合约的下跌空间将较为明显
【市场动态】
人民币升值或助推大豆进口至五千万吨
    【新纪元综合报道】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预计,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中国大豆进口量将持续增加,2009/2010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4800万吨,2010/2011年度,数量将达到5000万吨
    一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进口大豆价格降低,美国农业部预计下一年度大豆进口量达到5000万吨,实际上可能今年进口的大豆就会达到这个数目。如此多的大豆涌入国内,市场将达到饱和,估计会有一批加工企业死掉。”一位大豆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如果放任人民币升值,比如说升值10%以上,国产大豆产业链从农民到大豆加工企业日子都会很难过。”
业内人士指出,中粮集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等大型粮油企业近年来上马的大豆压榨项目,已经使中国大豆压榨能力超过1亿吨。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大豆压榨能力为7700万吨,3年时间里,大豆压榨能力增加了约30%.迅速扩张的压榨产能拉动了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大豆进口量也从2008年的374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0万吨。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点出了中国压榨产能增加与大豆进口增加的伴生关系,这份报告说:“中国大豆压榨能力今年将增长15%,进口数量则将增长17%。”庞大数量进口大豆的涌入,让国内食用油市场长时间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在粮价大幅上涨的2009年上半年,食用油价格不涨反跌。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红星表示:“今年初四级大豆油价格约每吨7800元,现在降至每吨7300元左右。”另外,由于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连续数月陷入亏损,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也徘徊不前,让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度日如年,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数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产大豆的市场收购价格已经从国家规定的托市价每斤1.85元下滑至现在的每斤1.6元~1.65元,大豆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如果人民币升值10%,国产大豆的市场价格要降至1.5元左右才能与进口大豆的价差拉平,而每斤1.5元的价格农民难以接受,肯定会减少来年种植大豆的面积,使用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将陷于无豆可以加工的境地。
    来自大豆压榨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说:“人民币升值助推进口大豆数量达到5000万吨,国内市场将严重饱和,小企业会熬不住。”这位负责人说,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进口大豆然后加工、销售,利润很低甚至亏本,但是可以获得大量的现金流,利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资本市场上赚取汇率差价,收益要比大豆加工高得多,人民币升值反而成为获利的机会。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从保护国产大豆产业链的角度来讲,人民币汇率浮动应该慎之又慎
国粮中心维持2010年玉米产量预估在1.68亿吨
【新纪元综合报道】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周三发布主要农作物产量7月份预测,维持2010年玉米产量预估在1.68亿吨;并将今年稻谷产量预估下修至1.9664亿吨,上月估测为1.9734亿吨。粮油信息中心称,预计2010年中国玉米产量较上年增加403万吨,增幅为2.5%;稻谷产量较上年增加154万吨,增幅为0.8%。
    该中心7月并称,维持今年中国大豆的产量预估在1,450万吨,较上年减少50万吨,减幅为3.3%;维持今年小麦总产量预估在11,510万吨,与上年产量基本持平。同时,维持2010年中国油菜籽产量预估为1,260万吨,较上年减少106万吨,减幅为7.6%。中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中国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比上年减少39万吨或0.3%。结束了过去连续六年的夏粮增产记录。
油世界:美国2010/11年度大豆产量料将增加至9230万吨
【新纪元综合报道】总部位于汉堡的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近日预测,美国2010/11年度大豆产量料将增加至9230万吨,或33.90亿蒲式耳,高于2009/10年度的9142吨。这高于美国农业部在7月9日预估的9104万吨。
    油世界称:“过去两周美国作物生长状况略微恶化,但仍与去年同期相近且从历史角度看较为有利。我们假设8月天气状况正常。然而,如果天气变的干燥,像一些观察员预期的那样不利于作物生长,我们将不得不下修产量预估。”但是,油世界预估全球2010/11年大豆产量将下降至2.5579亿吨,低于2009/10年度的2.6097亿吨,部分是因南美大豆产量意外下降
    即将在2011年初收割的阿根廷2010/11年度大豆产量预期将下降至5100万吨,2009/10年度为5500万吨。巴西大豆产量将从6871万吨下降至6650万吨。油世界称,阿根廷2010/11年度大豆播种面积料将下降,因一些田地被转为播种小麦及向日葵。油世界称,2010年大豆作物单产异常高,不太可能在2011年初在阿根廷或巴西再度出现。
 
 
 
(内部传阅,请勿外传)
 

新纪元期货有限公司

网址: www.neweraqh.com.cn
 地址:江苏徐州市淮海东路153       邮编:221000 
客服电话:
徐州市场部          0516-83831122 83750566
                    0516-83831158 83831112
投资研发部          0516-83831119 83831127
北京营业部          010--84263809 84263892
南京营业部          025--84787987 84787998
广州营业部          020--87750826 87750827
苏州营业部          0512-69560988 6956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