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谈期论道
新纪元|励志阅读篇
发布时间:2010-08-09 10:45:15

新纪元励志阅读篇

    这些故事让期货人回味无穷,认真沉下心来读一读吧,也许它能启迪你改变一些什么,也许下次更精彩的故事就轮到你了。在期货市场,有人亏钱时,一定会有人在赚钱;有人亏得想跳楼,就会有人数钱数得手发软……


新纪元期货有限公司

第四章 励志阅读篇 
4.1 培训计划最周全——CC出将才
4.2 如何成为期货业顶尖高手
4.3 不逞英雄也绝不被成功冲昏头
4.4 包德温:如何成为成功的交易员
4.5 金钱博弈战场的胜利者
4.6 二十分钟赚进四百万美元
4.7 二十余年默默赚钱
4.8 从票房毒药到赚钱机器
4.9 期货界常胜军——从心理建设出发
4.10 期货业的贝蒙障碍
4.11 金融期货怎么诞生的
4.12 中国期货第一炒手坎坷辉煌的期货人生

 


4.1 培训计划最周全——CC出将才

    在前几周的期货故事中,提到了不少二、三十年来美国期货界著名的交易者,这些成功的交易者在刚出道时,也必须要靠伯乐点播才能一展长材。以往他们大多必须自行开发交易的资本,慢慢地累积知名度后,才能吸引较多的操作基金,过程非常艰难。不过,目前美国许多的期货经纪商或基金公司,都设有发掘新超级交易员的方案,通过考验者立刻就能取得一定的交易资金和辅助设备,这对许多经验少、无名气并缺乏资金,但自认在交易上有天赋的交易员,确实是一种难得的机会。
    事实上,由于现在的交易环境因资讯普及而更加复杂,期货经纪商或基金公司并不担心资金的来源,只是好将难求,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案让真正有潜力的交易员早日被发掘出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找客户上,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有计划培训新交易员的公司并不少,而其中的佼佼者要以商品公司(commodities corp,)简称(CC)为代表。当今最佳的交易员中:如马库斯(Mike Marcus)、琼斯(Paul Tudor Jones II)、克立格(Grenville Craig)、克利儿(Willem kookyer)等等,都曾在CC落过脚,其他经过CC培训的交易者更是不胜枚举。但也只有上述少数的交易者真正协助CC,使它成为在当时净值就达一亿八千万美元的跨国企业。而大家可能也很难想象,22年前的CC,是由几个有少许交易经验的博士所组成,当时的资本仅有二百万美元。而且最初曾输掉期初资本额的一半,直到他们整合完毕并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后才步上坦途。根据CC的总裁执行长伊斯顿(Robert Easton)表示,该公司的成功,主要就是能够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而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如资金、学术研究、创新的系统等),使得CC从一个学术性的智库蜕变成全球性的基金交易公司。CC最为人称道的一项措施,就是由公司提供种子基金,让出道不久但具有潜力的交易员有一展才能的机会,而CC亦能通过这项方案,选拔到经过实战考验的真正的期货交易员,这些交易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CC麾下期货基金的候补经理人。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下,CC自然发展迅速,目前该公司的基金金额已达10亿美元以上,其中公开发行的金额约5亿美元。至于其内部的基金从一九八二年负增长1%之后就未见过亏损,而每年的获利率介于10-34%之间。
    在期货市场上,交易员的生涯是最具挑战性、也最艰辛的工作。由于工作压力高,所以期货交易员淘汰的比例也高,而真正能够在市场赚取巨额利润的超级交易员更是凤毛麟角。如何寻找未来的交易新星,也就成为许多基金公司、期货经纪商、乃至一般投资大众伤脑筋的问题。但从CC过去的成就即可了解其征选方法非常有效。他们选择的观念是对交易员训练,和弹性支付报酬,好让交易员的潜能完全发挥,交易员才能真正对结果负责。这样CC和离开的交易员也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虽然马库斯等超级交易员已自立门户,但他们仍对在CC的那段时间非常怀念。CC最令人称道的是耐心,他们评估结果的过程兼顾公司的风险,也能确认交易员的实力。
    不过,CC在风险控制管理上绝对不马虎,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少数几个最先采用多重经理人来管理期货基金的公司,事实上风险控制本来就是这一行最重要的一环。因为CC虽相信他们所筛选的交易员都是一时之选,但如果事实不如预期时,站在股东的立场以及企业经营的角度,都需采用断然的处理措施,通常是以交易员所管理的账户中的最高值为基准。只要回落30%,交易员将被迫休息三十天,不得再买卖进出。如果是在获利的状况下,则百分比可略微放大。CC目前已有80名专业交易员,另外有45名经验丰富的交易员,都有自己的客户基础。目前CC还有助理交易员的计划,这方案是针对交易经验不足的初级交易员所设计,符合该方案的交易员,CC会提供相关的设备和5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资金,让其发挥。究竟CC选拔人才的过程如何?根据该公司负责交易行政与发展的资深副总裁克洛尔表示,通常是以两年实际交易经验的交易者为首要发展对象,而他所要了解的重点包括:经纪人的交易记录和其个人的交易哲学——使用何种交易工具、方法,最重要的还是风险管理方式。至于先前交易金额的多寡较不重要。这个过程从第一次接触到确认可用,至少需要8个星期以上,之后CC就会让交易员自行表现,除非有大幅的亏损发生。而CC有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交易员自然会在一定的轨道内行走。
    以现在管理150万美元的史塔利(Stockley)为例,最初他是在琼斯的生日舞会上经人介绍和克洛尔认识,当时史塔利已替摩根期货保证基金交易美国长期债券及欧洲美元期货,这已有的三年的历史,虽然他并没有正式的交易记录,不过他确保有这段时间每日的进出资料和他交易方法的纲要。根据这些数据,CC提供史塔利25万美元和设备试试他的身手如何。此外为CC交易近四年的特诺恩表示,在CC的交易员彼此之间并不常交流意见,但是公司常举办一些宴会,这时许多曾在CC干过的成功交易员会回来现身说法,和他们切磋交易的概念和方法,使他们获利不少,有时甚至可以碰见当今最顶尖的交易员如琼斯•史科塔(Dd Sekoyta)等,这样更激发他们的士气。
    1990年起,CC亦把它的触角伸向欧洲和日本,成果也相当不错。



4.2 如何成为期货业顶尖高手

    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些表率,他们不一定称得上“英雄”,但是无论在专业知识、信念,甚至人格特质上都足以作为大家学习、效仿的依据。成功的交易者,靠得不只是运气,更多是自己的知识、自律性和无比的耐心和毅力。
金融市场,是最需要面对现实的人生舞台:这个市场,“只有赚钱的赢家,没有赔钱的专家”。以下经由对美国期货市场几位杰出交易者的介绍,可了解成功者背后的心路历程,同时参考他们交易方法与行为准则。

追随趋势的交易者——理查•丹尼斯

    在美国期货市场,理查•丹尼斯(Richard dennis)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交易者,他从借来的400美元,赚到了2亿美元。
60年代末期,未满20岁的理查在交易所担任场内跑手(runner),每星期赚40元美金,两三年后他决定不再当跑手,要替自己交易。于是向家里借了1600美元,在芝加哥一个小交易所——美中交易所(Mid AMERICA)买下一个席位,由于美中交易所的商品合约大小较其他交易所小,因此吸引了一些如理查一样的小资本客户。
    买席位花了理查1200美元,他只能用剩下的400美元开始交易。对绝大多数人而言,400美元开始从事期货买卖,赚钱的可能性根本上是微乎其微,但是在理查追随趋势的交易原则下,让他长时间的赚了大钱。事实上在他刚开始做交易时并不顺利,常常做多、做空都赔钱,曾经一天就赔掉所有钱的三分之一。当交易不顺利时,理查会出去走走或是睡上一觉,让自己休息一下,避免受情绪误导而做出另一个错误决定。
    1970年玉米因遭受虫害,价格暴涨,带动其它货物价格在星期五创下年度最高价;理查强调追随趋势,趋势越强越好,于是在星期五收盘前买了些小麦、玉米、黄豆期货,结果下星期一开盘,所有货物又都涨停。1973年黄豆市场大涨,理查赚了一些钱,并迁移至更大的舞台——CBOT。
    三大交易工具:追求趋势、技术分析、反市场心理
    理查•丹尼斯的三个最要的工具是:(1)追求趋势;(2)技术分析;(3)反市场心理。
    追求趋势:绝对不要一相情愿认为,某一价位已进入高价区或是低价区,自以为是地“逢高卖,逢低买”。因为“高价还有高价”,“低价还有更低价”。交易者必须“追随趋势”,确认为涨势则买进(long),如果是跌势则卖出(short)。
反市场心理(contrary opinion):不要向多数人认同,因为多数人都是错的。期货市场有一种市场心理指标(Bullish Consensus)指出,如果市场上80%的交易者看多,则表示头部不远了,行情会跌;如果80%的交易者看空,则表示底部已近,行情要看涨。
    学习与训练,可培养出成功的期货交易者
    理查•丹尼斯曾与好友讨论,好的交易者到底是天生的?或是经由学习而来?他的答案是:将交易的成功归纳为:依循他所发展出的一些交易方法,更重要的是交易者能自律地使用这些交易方法。
为了证实他的观点,1983年底及1984年初,理查在华尔街日报与纽约时报刊登求人广告,寻求一些愿意接收训练成为交易者(Traber)的人。工作条件是:搬到芝加哥,接受微薄底薪,如果交易赚钱可以有20%的分红。广告刊出后约有1000人应聘,他挑了80个人到芝加哥面试,并从80人中筛选23人从事此项训练计划。
理查花了两个星期时间,教授他们期货交易操作的基本概念,以及他的交易方法和原则。他教导学生追求趋势,先决定市场是多头还是空头,进场交易时必须做好资金管理,适当控制买卖单量,并选择时机获利出场。课程结束后,理查给每一位学生100万美元资金交易。
    在4年训练课程中,23名学生有3人退出,其余20人,有16人在交易基金方面颇具知名度,3人替自己操作,1人转业。理查估计4年来,学生的平均投资报酬率是100%,而他付给这些学生20%的分红,达3000—3500万美元;其中最成功的一名学生,4年下来替理查赚了3150万美元,结果证实理查的观点是正确的:成功交易者,是经训练与学习而成的。这无外乎证明才智全在于交易者的方法、原则和自律能力。
    对风险的正确认知
    也许你会问:理查筛选训练交易者,所参考的依据为何?他倾向选择那些偏数理基础,且游戏时反应快的人。此外应试者对风险的认识,则是理查非常关切的问题。他请每一位应试者形容在其生命中,曾遇到过的最具风险的一件事。
    一位应试者说:他开了一个小时的车,为了看一场篮球比赛,但是他没有买票,不知道能不能进场。另一个说:他在沙乌地阿拉伯开车,环绕沙国一周,几个月时间,他都在后车厢放了些酒。结果没有买篮球票的人入选了。理查的理由是:风险,应以一个人可以承担的范围为限,在沙乌地阿拉伯带酒,这犯了非常严重的罪。
    成功交易者两大要件:原则一致性、交易自律性
    训练课程中,理查倾囊相授,他说:我不怕别人学会我的本领,因为许多人的知识和我一样多,差别只在于贯彻原则(一致性)和自律而已。他教导学生,就算情况再恶劣,也必须遵循原则。理查认为:长期而言,靠运气赚钱的可能性为零。如果你的交易系统较差,但是你坚持它,会比你拥有最好的交易系统,但是你不遵循的要好。
    理查以为,一个交易者需常思考这个交易为何赚钱,而不是只在赔钱的时候反省。因为这个交易赚钱的方法,也许在另外一个交易也会赚钱。另外,理查描述,95%的交易利润来自于100次交易中的5次。这正符合技术分析中常用的一句话“不要害怕获利,也要勇于认赔”。(Letprofits rum。Cut losses short)
    理想时间主义者
    身为亿万富豪的理查自俸甚俭,其收入大部分投入慈善事业与政治活动赞助。他是美国政策研究会——罗斯福中心的创始人。理查借“罗斯福中心”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认为捐钱给慈善事业是能救千百人,但若促进政府正确的决策,却可使千万人蒙受其利。他是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也是一个理想的实践家。
    (注:理查在1988年因为操作资金失利,萌生退休念头,经过3年的蛰伏,于1991年再度复出,并于华尔街日报征求操作资金,每一账户限定1000万美金以上。)



4.3 不逞英雄也绝不被成功冲昏头

    琼斯是八十年代以来最成功的期货交易者。
    在武侠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大侠都有一段异于常人的成长过程,不是遇上高人指点,就是经历过一段充满艰险的奇遇。通常年纪都很轻。
    而在美国也有一位极具侠义之心的交易金童,那就是现在期货市场仍非常活跃的保•T•琼斯(Paul Tudor Jones),他可说是八十年代以来最成功的期货交易者之一,他所创造的记录往往令人叹为观止。以一九八七年十月股市大崩盘为例,当时全球金融界惨烈的情况让许多人至今都难以忘怀,无数的投资人和市场专家都难逃华尔街股市大崩盘的屠杀。少数幸存的也都元气大伤。但琼斯所管理的都德期货基金在同一个月内却令人吃惊地获利62%,同年该基金的利润率更高达176%,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九八四年至八八年的四年间,琼斯曾经创造每年获利均超过100%的记录(不过,严格说起来琼斯并没有达到这记录,因为一九八六年时,他的利润率是99.2%),相当16倍的获利率,“武艺”之高,非常人所能想象,确实是期货界难得一见的奇葩。以下就是琼斯的期货历险故事。
最初琼斯之所以会进入期货这一行,并能表现出色,主要因素是受到三个人的影响:一位是前面介绍的理查•丹尼斯,琼斯在学校念书时恰好看到丹尼斯的一篇文章,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丹尼斯所从事的行业是世界最伟大的工作。刚好琼斯的伯父唐纳文(Billy Dunavant)是非常成功的棉花交易者,一九七六年琼斯毕业后就请他的伯父协助他进入期货市场,由于他伯父主要的事业为棉花现货的买卖,所以就介绍琼斯认识真正的棉花期货市场的大户——杜利斯(Eli Tullis),接受他的指导,而杜利斯就成为琼斯的启蒙老师。起先杜利斯安排琼斯在纽约的棉花交易所(NYCE)里从最基层的报单员做起。当然琼斯并没有感到奇怪,他还是每天努力的研究与学习,吸收一切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经过半年的磨练,琼斯回到杜利斯的身边工作,后来回忆起这段时间,仍然认为是他不可多得的经历,当然也对他日后的成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利斯在当时可说是棉花交易所的重心,其每日的成交量常占棉花期货合约总成交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杜利斯的操作哲学自然铭刻在琼斯的心中,尤其是从杜利斯的经验里,他学到市场终究还是会走到它想要到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只要顺势操作,基本上就立于不败之地,任何逆市操作所造成的影响和获利常是短暂的;再进一步的推论,唯有市场才能真正的告诉我们真正的价格走势)。此外,杜利斯还教导琼斯如何处理大单量的技巧,他告诉琼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在市场让你出场时出场,而不是等到你想要出场时才出场,也就是说不要贪心,想要每张单子都卖在最高点或买在最低点,应该在当日高点或低点或重要的停损价之前就先出场。这些宝贵的实务经验是琼斯日后成功的基石。
    不过,人往往由错误中所学到的经验要比成功来的多,琼斯亦是如此。一九七九年的棉花交易就给了他很大的教训。当时七月的棉花期货价格是在83—86美分/磅之间的高档盘整,琼斯每次都在价格接近82美分时买进大量的合约。有一天,市场价格创下新低点,但很快的就反弹了,琼斯认为这是市场要回头走高的讯号,于是他决定在80美分买进100张合约,这在当时可是大手笔的动作,给他这100张合约的是美林公司(REFCO)的经纪人,所代理的是一家兼营期货业务的现货商,拥有大量棉花库存,交易的目的就是实物交割。从期货价格的图型走势判断跌破82美分的支撑到78美分。而行情确实一路的重挫到78美分,于是又再进场买进400张合约,打算当日平仓,最后居然又买进另外100张合约,公司的经纪人仍然全数卖给琼斯,这时琼斯已经知道事态的严重,经过一、二分钟的考虑他决定承认错误,即刻在市场上抛出他所持有的买单,6秒钟之后价格跌停板,而他仅卖出220张,第二天开盘又开低(每张期货合约一点的变动相当5美元),琼斯仍尽可能的卖出手中的买单,不过他仅成交约150张左右,价格已跌停。这次交易的失控,造成他经手的账户的资金额共损失5—10%之间。
    如此惨痛的教训让他深深的了解到,绝不能过量交易,而且进场前所想的应该是可能面对的风险是什么,所能承担的风险程度,以及遵守交易纪律和资金管理规则。这次失败就是他只一厢情愿地假设在82美分(每张期货变动相当500美元的损益)买进400张合约,那19美分,他就可赚到140万美元的美梦,结果美梦变噩梦。其实这也是一般投资者常犯的毛病,琼斯更知道在市场上绝不能逞英雄,更不能觉得受害,要有这种想法就完了。琼斯这时已快脱颖而出了。
    不久,琼斯就从痛苦的挫折中再站起来,而且更得心应手,在学艺与经验已成熟的情况下,一九八零年秋天,他又回到棉花交易所做交易员,这时他已具大侠的风范,在三年半的场内交易记录中,仅有一个月是负增长,这段时间他的收入以百万美元计算,当然他的客户亦有相当的获利,琼斯开始筹组都德期货基金,约一亿五千万元;到了一九九一年基金金额已成为八亿七千万美元,每年的获利可保持二位数的增长率。
    琼斯虽成名甚早,但他也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更值得钦佩的是他一直用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社会,一九九二年他成立宾汉基金会,主要就是效法罗宾汉济弱扶贫,他将所赚的钱捐给私人的慈善机构,这位侠义的期货金童这时离四十岁还有好几年。



4.4 包德温:如何做成功的交易员

    笔者记得第一次看到包温德(Tom Baldwin)的名字是在三年多以前,当时对他的印象是人绝不可貌相,这位瘦小又留胡子的30多岁的男子,是八十年代初期至今赫赫有名的期货场内交易员(Floor Trater)。不过究竟他成功的历程怎样,笔者并未深入了解;直到今年五月前往芝加哥参加瑞福科公司(Refco Inc),世界最大的期货经纪商训练课程,才真正体验到他的影响力,只是这次与行情无关。事情是这样的,瑞福科的总机兼接待小姐是非常漂亮的金发美女,公司内部自然有众多的追求者,可惜名花有主令许多人使不上力气,但到了今年初这位小姐和其男朋友分手,顿时使未婚男士信心大增,可是不久之后就传她和包德温约会的故事,大家又都一起打了退堂鼓,这段小故事使我对包德温产生很大兴趣,想了解究竟什么原因他有这么大的能耐,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包德温是在一九八二年踏入期货界,在此之前他仅有在研究所时学到的一点有关期货市场的基本概念。至于他为什么会由肉品包装公司的经理,突然投入另一个陌生行业,动机并不清楚,总之他那时是以每月二千美元的代价租下一个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席位,而他的总资本只有二万五千美元,显然是孤注一掷的意味,现在回头看他确实是押对了宝。不过用当时多数人的眼光来看实在是过于冒险,但是包德温一开始就在期货市场上获利,这十年来他积累的财富至少在一亿美元以上,并且成为世界交易量最大的单一期货合约:长期债券(T-Bond)交易厅内最大的个人交易者,通常每天他个人的交易合约数量往往超过二万张,这是相当惊人的数字。根据包德温自己的说法,他成功的因素有二个:一是抱着“不成功必成仁”的决心,事实上以他的期初资本来看,确实也不能不有破釜沉舟的打算。二是努力工作,就他而言是指每天在交易厅站足6小时,仔细观察其中影响价格波动的变数,并且注意其他相关市场的变化(如股票市场及金价走势),虽然他并没有任何经验,但凭其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勤奋的工作,依然能够打下一片江山。
    包德温的最先交易方式是属于所谓的“抢冒客”(Scalper),也就是他们愿意承担的损失或获取的利润都集中在数个跳动点之内,但是因为交易量大,所以积累的盈亏也会相当可观,通常抢帽客在市场持有部位的时间不过数分钟,甚至更短,如此交易风险可降至最低,可惜一般投资人是不可能进行这种方式的期货买卖,最主要的原因是手续费。场内交易员负责买卖所需支出的一张期货合约费用仅数美元而已,同时又在交易现场,占尽天时地利之便,而包德温又具有绝大数期货投资人所欠缺的耐心,这也是他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他认为市场还是需要一些机运,但是运气并非凭空得来,你必须靠事前的努力与准备才能把握住。
到了一九八四年四月,三位前美林公司(Merrill Lynck)重要干部加入包德温所开设的公司,使他踏入期货基金行列。其实早在一九八七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美林就曾和包德温讨论有关期货基金业务的问题,虽然因故未能达成全面合作协议,但是他仍为美林所筹组的二个期货基金负责部分交易。这时一位在美林芝加哥办公室负责资本市场业务的经理,恰好从一本介绍成功期货交易者的书上看到包德温,而他是唯一一位提到未踏入基金业务的交易者,于是这位经理就告诉当时美林期货与期权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日摩曼和总经理福克斯,他们评估结果认为包德温不但具有丰富的场内交易经验,而且风险控制良好,七年多的交易记录中仅有几个月是呈亏损状况,因此若能配合他们在期货基金管理的技术,大家应该都有更上层楼的机会。这个构想自然是一拍即合,这在当时期货界也算是不小的新闻。包德温在初期踏入期货界时,曾认为如果能年收入十万元他就会高兴的要死,不过现在来看显然比他预期的要多出许多。
    包德温的兴趣出了期货交易外,他对建筑也有一番研究,而且还特别成立一家以他为名的建筑开发公司,一九八八年底他更以二千五百万美元买下具有102年历史的芝加哥市著名建筑物—Rookery,能有如此大手笔的期货交易者确实不多见,这也难怪一般人听到他在追某位女子时,大多不愿与其竞争的原因了。



4.5 金钱博弈战场的胜利者


    在国内,提到海夫的名字,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相当的陌生。不过他在大家所熟知的普尔五百种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厅内,是深具影响力的场内交易员。
    海夫虽不如以往介绍的期货市场传奇人物那样获利丰厚,但能够在“金钱杀戮战场”存活多年,且创造一番局面者,依然是要有几把刷子,才办得到。海夫的故事也许略嫌平淡,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期货市场和其他各行各业并无多大的不同。真正能成为顶尖者,本来就占极少数。
    七十年代初,海夫刚从学校毕业,虽然他主修的是投资金融,可是商品期货交易在当时商学院教授眼中,仍是赌博的代名词,所以他们宁可谈论股票和债券,海夫并没有在学校得到任何期货市场的知识。他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银行信托部担任小职员。没多久他就注意到,该部门的主管每天都在研究期货价格走势,尤其是对鸡蛋期货(原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上市,现在早已消失)特别有兴趣。海夫经由其主管了解到,期货市场是一种属于保证金型的交易后,也迷上这个行业。很快他就了解到,银行并非他久留之地。海夫的第二个工作是证券经纪人,因为那时一般人对期货的看法存在着偏差,后来由于股票市场不景气,海夫才要求其主管准其开发期货业务。但头两年,海夫替客户赔了不少钱,他倒不是有意如此,只是经验不足,之后才渐渐在市场上为客户赚钱。但是他所呆的公司经营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公司除了经纪业务,亦兼做自营商,结果和他的客户发生厉害冲突。海夫发现,总公司往往会先大量买进某期货契约,然后市场确实因客户买入而走高,但很快又大幅下挫,而当天卖出契约最多的公司,就包括海夫的公司在内。同样的情节一再上演,使海夫十分气愤。一九七九年,他决定不再当经纪人,他要到交易所内讨回“公道”。
    不过由于主要期货交易所的席位价格非海夫所能负担的,因此他只有进入规模较小的美中商品交易所,该所需费用仍达一万五千美元,海夫靠卖出其祖父的一些保险单,再向叔叔借贷,才能凑足数额。成为场内交易员后,海夫的期货生涯就开始走顺。不到一年,他在黄金和白银市场上已获利一万美元左右,接着他恰好搭上长期债券大涨的行情列车,这一档他又再入账十万美元,于是海夫乘胜追击,以每月三千美元的代价租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席位,当时热门的交易包括外汇和国库券。海夫的买卖技术已经纯熟,到了一九八二年,又恰逢CME推出股票指数期货,虽然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KCBT)是全球最早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所,但未能吸引投资人的青睐,而同年四月二十一日,在CME开始交易的S&P500,却成为最受欢迎的股票指数期货之一。过去十来年,海夫就安排S&P500的场内交易厅内,并逐步成为期货交易顾问和期货基金经理,虽无令人吃惊的交易记录,但在输少赢多的情形下,为他和客户累极了不少的财富。
    海夫的成功就是认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他表示,在期货市场上先别想要赚多少钱,初期的目标就是要能够存活下去和学习实务经验。他常告诉新进的场内交易员,如果在第一年能达到损益平衡,那么在市场上长期存活的几率就非常高。但这看似简单的目标,却没有几个人能达成。期货市场是很现实的,不切实际或自认有本事者,很快就被淘汰。求胜的信心当然要有,但经验、耐心、技术及资金也缺一不可。
    事实上,场内交易员更能深切体会市场残酷的一面,每日开盘后,彼此的友谊都已抛开,大家都希望看到别人失败,甚至还会放冷箭。大鱼吃小鱼是常理,只有落井下石,没有雪中送炭,稍有不慎,铁定成为他人的猎物,这就是基本的游戏规则。海夫固然没有赚到令人羡慕的财富,但他的成就已经相当不简单。千万不要被少数成功的例子蒙蔽,认清市场和自己的本质,培养经验和实力,才是在期货市场获利的重要窍门。



 4.6 二十分钟赚进四百万美元

    在美国的期货界中,厅内交易员(Floor broker)可说是属于另一族群的交易者。虽然目前期货业正在积极地推动能够二十四小时连续交易的电脑撮合系统(如已经筹划四、五年的全球交易系统,Globex就是最著名的一个系统),但是美国人还是要在当地的正常交易时间内维持公开喊价的传统交易方式,而这种交易程序就是通过厅内交易员来完成的。八十年代是美国期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在交易量节节上升的情形下,有几个大的交易所虽曾更换新大楼,但还是人满为患,各位读者如果有机会到芝加哥或纽约的期货交易所去参观的话,一定会对八角型交易厅(Pits)内身穿五颜六色制服.手舞足蹈,大声喊价的厅内交易员印象深刻,而就在这看似杂乱又拥挤的空间内,却是极大的金钱杀戮战场。
    这些厅内交易不但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卖指令,同时许多的厅内交易员本身也投入这个期货市场的最前线,场内交易员和一般投资人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后者必须从报价上去了解前者数秒前所成交的价位。在交易方法上也有出入,通常厅内交易员若是自营商(Local,专指自己也开户下单的厅内交易员),其每日进出的次数很多,但每笔的输赢大多在几个跳动点之内,一些大的自营商每日成交量常在数万张以上,这有助于市场的活络性。此外,场内交易员知道跟他买卖的对手是谁,也是一般投资人所无法知道的。不过厅内交易员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虽然厅内交易员输钱的比例要较一般投资人低,但成为一代英雄的同样很少,而盖拉伯(Brian Belber)就是其中的一个.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1976年盖拉伯自学校毕业后,他遍游全国,当他到达盐湖城时,恰好看到一则招聘经纪人的广告,盖拉伯虽然对此行是毫无所知,不过为了生活,他也就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前往应聘。不久他考取经纪人执照后就到一家个人公司上班,没几天,他发现此人并无本事,所以盖拉伯只好辞职不干,过了几个月,他才到另一家比较有制度的公司上班,这才开始他真正的期货生涯。
    盖拉伯于是深入地了解图型理论和基本的交易概论,不久他也开始了第一笔买卖,第一笔交易是赚钱的,可是之后的每一笔都失败,盖拉伯并不服气,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可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虽然当时事与愿违,但只要再重新了解所缺少的市场知识,情况必有所改变。在他的勤学勤问下,盖拉伯又开始重新出击,他找到不少的避险(Hedge)客户,到了一九七七年的五月,盖拉伯的每月的手续费收入已累积到2000美元。可是他的客户却多是输钱的,盖拉伯虽然提供很多建议给他们,但是因为一般投资人对价格走势判断的时间区是以隔天计算,当天可能看好,隔天可能就转为悲观,甚至才刚进场就开始担心做赔,如此反反复复,很难在市场上获利。
    盖拉伯当然不会满足现状,当年九月他就来到世界期货交易的大本营——芝加哥,并在美国长期债券(T--Bond,是世界成交量最大的期货合约)交易厅内当厅内交易员,二个月后他又到纽约去拜访八位美国著名的经纪商,结果其中的七个愿意让他执行交易指令,当时他仅二十五岁。之后就进入他的黄金时期,到了一九七九年盖拉伯不仅替客户执行交易指令,同时也为自己买进,经过二年的时间,盖拉伯已成为长期债券市场上的超级交易员和大户。
    不过,当他最初在交易厅内替自己交易时,也是和他当初进入市场时一样,第一笔小赚,第二笔交易就损失五万美元以上,和他的月收入相同,但这一次他很快的就修正交易方法,把指单量降低,而且进出场时间也缩短(这点要特别注意,由于厅内交易员就在交易现场,所以当他们想要买卖时,只需比下手势即可,在市场交易热络时,进出场的过程可能在数秒内就完成,而他们所需的手续费又甚低,因此可采取这种短线交易,至于一般投资人是没有条件如此操作的)。这招确实有效,因为他往后数年每年的获利都在百万美元以上,这纪录到了一九八五年才打破,他仔细检讨才发现,原来是每次获利的幅度都比失败的交易为小,他很快的就修正此错误。
    可惜盖拉伯在一九八六年却阴沟里翻船,损失不轻,主要是他违反自己的交易原则。过程是长期债券价格在日本人的参与下一路走高,当时他认为市场已经涨过头,于是他就在91大点(每张期货合约一大点的变动相当1000美元,而且报价是32进位)以上一路卖出1100张合约,而价位也确实又回到91大点附近,正当他认为做对行情时,突然价格在5分钟内突升至92大点,接近涨停的价位,而他的损失也达到百万美元,幸好后来价格又再回挫,但他当日的损失仍高达40万美元。
    盖拉伯事后表示,他以往在年初时都不会下太多的单量,都是在赚到钱以后才慢慢加码,这样不但可以保本,而且心理负担也不会太大。当然盖拉伯毕竟不是省油的灯,隔年他就为自己和客户赚进约三亿美元的获利。当年有本名叫成功(Success)的杂志,就股市崩盘后选择沙利巴(Tony Saliba,也是著名的期货交易者)为封面人物,封面的标题是“胜利,他在七十二小时内赚进四百万”,盖拉伯曾私下表示他在二十分钟内就赚进400万美元,奇怪的是没有上杂志封面,可见当年盖拉伯的神勇。这一年也是他的事业顶峰,其实在八十年代盖拉伯的交易成绩并不亚于期货金童琼斯,不过多数的大户,往往不愿曝光,因此也就不为一般大众所熟知。
    据盖拉伯表示,这些年的厅内交易员生涯虽然非常的成功,但是也相当的辛苦,尤其是他身兼经纪人和交易者两种角色更令他心理负担加重,而且厅内交易员本就相当激烈(至少有50%以上的厅内交易员是输光回家),能够长期保持获利的更是凤毛麟角(厅内交易员在五年内能够至少获利百万美元以的比例低于5%),但盖拉伯是在期货市场的最前线成为常胜将军。不过盖拉伯是属于天才型的交易员,他唯一特别的交易方法就是每天询问25个他所熟知的人,仔细的聆听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市场的走势,所持的理由为何?假设大部份的人都认为未来价格将走高,那么他就会在市场上反向操作。这个习惯是从他踏入这一行就已保持的交易方式。一般要学盖拉伯的话,大概失望的机会很大,毕竟盖拉伯是期货市场是难得一见的交易机器。




 4.7 二十余年来默默赚钱

    “赚钱的人不说话”,用这句话语来形容爱德斯哥塔是最适合不过了,他虽不为一般大众、甚至大多数金融界人士所知悉,但是他的成就绝对可归类最佳交易者之列。而且斯哥塔在设计实用的电脑期货交易决策系统上,不但是先驱者之一,更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他真正能因此长期在市场上获利。虽然纵横期货界二十余年,斯哥塔却不重虚名,他的成功绝不仅于交易上,他知道生活的意义并努力实践它。从斯哥塔的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真正成功的交易者(不论在期货市场或股票市场),他们虽都在金钱堆里翻滚,但都体会到金钱不过是追求人生更高意义的工具之一,若没有这种认识,相信任何成功的时间与程度都会相当的有限。因此投资人在追求高报酬之余,更应该要仔细规划建全的生活型态,毕竟人的幸运与否并不是单单仅靠金钱就能得到的。
    斯哥塔是在六十年代末期接触到期货市场,当时他认为白银价格在没有美国财政部的卖压下应该会开始上场,于是他就开了一个期货保证金账户等待进场的时候,终于有一天他期等的日子到来,他满怀信心的买进期货合约。可是令他吃惊的是银价在利多消息下居然开始下滑,结果他不得不认赔出场。虽然第一次的交易经验非常痛苦,但也激起斯哥塔对期货市场做深入研究的动机。而当时恰好看到由唐辛所发表的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一种完全机械式操作(是指卖压的决策均根据一套事先设计好的规则所产生,而不由投资人随机所决定)顺势交易决策系统可以在市场获利,斯哥塔起先认为不可能,于是他就写了一套电脑程式来测试这个理论,结果居然可行;经过一阵思考后,斯哥塔决定全心的在期货市场上求发展。
    七十年代初期,他最先是受雇于一家大型的期货经纪商当分析师,而他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工程系的背景,让他能够利用当时尚不普及的电脑成为重要决策工具。事实上,斯哥塔已研制出期货市场上第一套商业化的电脑交易决策系统,用来管理客户的期货买卖,由于效果非常好,之后斯哥塔就利用他的系统化交易方式,替一些客户和他自己在期货市场上冲锋陷阵,当然结果非常的丰硕。其中有一投资人,在一九七二年以5000美元开户,到一九九一年止顺利赚到3000倍(相当l 5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客户从户头里提出去的金额,如果计算在内,理论上至少可再增加十倍获利率)。在同样的时间内这个交易纪录是无人可匹敌的。现在就来看看斯哥塔成功的过程。
    斯哥塔在当分析师时是负责蛋与幼鸡(带毛重量低于2.5磅的小鸡,目前这二个期货合约早因成交量不足而停止交易)市场的研究。可是由于这家经纪商对他分析报告内容有干预的情形(因为公司靠手续费生存,所以如果斯哥塔在无行情时建议客户暂时观望的话,公司自然有意见),加上他无法使用公司的电脑,所以不久之后他就转到另一家刚改组的期货经纪商上班。虽然这时他的工作属于打杂性质,譬如注意路透社印表格的报表纸用完与否等杂事。可是斯哥塔却因此可以阅读许多新闻和了解各经纪人的交易风格。更重要的他能够在周末时使用公司的电脑来研究电脑交易决策系统,经过半年的时间终于得到初步成果,而公司方面也开始有兴趣用他研究的结果来管理客户资金,并向公司数百名经纪人推销此系统,后来根据这系统进出的交易金额达数百万美元,这在七零年代初而言是不小的数字。
    第一套商用电脑交易决策系统就在期哥塔手中诞生了。可是问题又来了,虽然这系统所产生的进出场讯号非常好,但是公司决策单位经常加入自己的判断,并未完全依照讯号买卖,结果错失许多机会,以原糖期货为例,斯哥塔的系统当时建议在5美分/磅时买进,但公司则迟至9美分才确定是多头市场的来临而进场,结果此时糖价已如强弩之末,上扬乏力,不久就回头向下,公司也只好认赔出场,错失赚取巨额利润的机会(每张原糖期货合约每波动1美分相当1120美元的起伏)。更离谱的是公司希望期哥塔修改程式,好让交易能够频繁,以增加公司手续费的收入。在这种情形下,期哥塔就离开研究部门转为专业经纪人。二年后成为期货基金的经理人,此时他已不靠交易手续费为生,而是以与客户分红的方式赚取报酬,这种硬碰硬的挑战最能考验交易者实力,不用说,斯哥塔的表现可以用“好得让你耳目一新”来形容。以他七十年代最早的六个客户为例,目前还有三个跟着他,另外的三个离开的理由都是觉得钱赚够才走的;其中一个在赚到1500万美元后决定自己来管理,另一个则是赚到1500万美元时买了幢房子退休去了,最后一个也差不多在赚到1000万美元时去环游世界了。而一般在期货市场新开户的投资人,至少有一半以上在半年后输光出场结束户头,剩下的90%以上则是持续补钱想再把本金捞回,能够在市场上一直有进出而存活十年以上,又能赚钱的账户真的非常少见,因此斯哥塔的成就益发令人敬佩。
斯哥塔表示他的交易哲学是要热爱这个市场,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且要不断地交易和学习,让自己的交易系统也能够持续地进步,同时也要将个人的生活融入交易之中。至于他的交易风格则是顺势操作,再配合一些特殊的图型形态、心理学的探讨以及资金风险管理的概念。他特别强调如果想要在市场中长期地生存和获利,一定要把资金管理的技术融入良好的交易系统里,这样才会有成功的机会,而他之所以深信顺势操作的方式,是因为他认为这符合自然运作的法则,其实生活的本身就在起伏之中前进与循环,成功的人知道时机来临就要把握,不顺势也要懂得如何持续保持镇静,等待下一次机会。而心理变化在交易过程中好比驾驶,分析则是地图,二者必须密切配合才能走向成功之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斯哥塔平时都不看报价机,就好像吃角子的老虎一样,你越盯着它你就会整天想把它喂饱,而成为它的奴隶,这样几乎就已经注定失败。目前国内的股票投资人也可仔细思考这段话。
最后作者认为斯哥塔的成功绝非偶然,他虽身处金钱的市场之中,但是若他不能持续地学习进步,不能提升生活的层次,就不能活跃在此舞台上。成功是一种洞悉与使命感的追寻,金钱不过是附加之物,这个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投资市场上,我们应该注重本身的知识、技术、智慧与耐力,如果每天仅仅在意盈亏的多寡,实是舍本逐末的作法,唯有跳脱出金钱迷雾的人才有机会成功。就像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学太极剑一样,当他把招式都忘记后才算求得精髓。各位读者你认为那?



4.8 从票房毒药到赚钱机器

    前两周笔者在介绍商品公司(CC)时曾提及当今美国期货市场上许多顶尖的交易高手,均曾呆过这家有计划培育后起之秀的公司,而在CC众多交易员中,又以马库斯(Michael. Marcus)的故事最令人津津乐道。这位由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本来打算以教书为职业的年轻人,在因缘机会之下却踏入完全陌生的期货市场。
    马库斯在CC时,有好几年获利金额超过公司其他所有交易获利的总和。十年之间,他让公司的账户成长2500倍之多,但是在他交易生涯的初期,却是亲朋好友唯恐避之不及的大输家呢?
    一九六九年,马库斯刚踏出大学大门,可是此时却认识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约翰。约翰说他能够每二个星期让他的资本增加一倍。二人相谈甚欢,而马库斯便以每周30美元的薪水雇用约翰作为他的期货交易顾问,同时投资1000美元开始交易期货。可是当他二人到期货公司下单,结果很快就输光了。约翰也面对被开除的命运。于是他把父亲过世时遗留下来的保险金3000美元领出,又满怀希望的回到战场。这时他根据市场通讯建议买进小麦期货合约,结果获利200美元,这是他第一笔获利的交易,接着他按照自己的判断进场又再尝到甜头,让他的信心更加坚定。然后他再参考市场通讯的建议买进玉米期货,由于那时谷物多头走势明显,他又买进更多的黄豆、小麦等合约,等到夏季结束时,马库斯已经拥有3万美元的资本。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他离开学校前往纽约。隔年春季,他认为谷物价格将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走高,于是马库斯像他母亲借了2万美元,加他自己的3万美元,在保证金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买进玉米和小麦期货合约。期初行情确实相当坚稳,直到有一天华尔街日报刊载出一篇文章,指出病虫害并不如市场想象的严重,结果造成玉米价格开盘就暴跌,而且很快就打入跌停板,马库斯马库斯面对这种巨变不知如何应对,虽然他知道要认赔出场,但还是眼睁睁的看到价格走到跌停板。在后无资金又满额交易的情形下,他不得不隔日开盘把所有的单子平仓,一夕之间损失42000美元。马库斯只好到期货公司当研究分析师。
这段时间他并没有放弃期货买卖,可是却陷入借钱、输钱、再借钱的循环之中。一直到一九七一年十月他遇到斯哥塔(Ed Seykota)后才渐有转机。
    一九七二年七月马库斯的机会终于来到,当时合板(Plywood)期货市场价格已经接近美国政府所限定的上限110美元/千平方尺,马库斯判断合板价格将会继续向上升,于是他就进场买进,最后合板价格到二百美元才停止,这一档使马库斯七百美元的资本在数个月内增至12000美元。之后他认为合板的行情会一样发生在木材身上,所以他又踏入木材期货市场,可是他在进场的第二天,政府官员居然开始发表干预价格走高的评论,木材价格于是重挫,马库斯的资金很快滑落到4000美元左右,差不多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他都接近被断头的命运。幸好木材价格最后还是反应基本面的情况,而马库斯的资金亦回扬到24000美元。
    马库斯此时想要有所突破,所以他曾到棉花交易所当场内交易员,又通过哈斯特的引介转到CC当交易员,他的期货生涯才算真正进入交易的巅峰期。他进CC还发生一段小插曲,因为当时CC所录用的交易员均有博士学位,加上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山姆生就是公司的董事之一,所以仅有大学资历的马库斯是在哈斯特力荐下才成为第一个非博士的CC交易员,这时已是一九八四年的八月。最初CC交给马库斯3万美元让他交易,十年之后马库斯的账户有八千万美元以上,因为他每年的获利率多在百分百以上。马库斯最得意的买卖是在一九七九年到八零年金价暴涨的那段时间,尤其是当他在电视上看到苏联人入侵阿富汗的消息时,他很快打电话到香港询问情况,但此时当地仍浑然未知即将来到的动乱,于是马库斯马上买进20万盎司的黄金(相当2000张期货合约),5—10分钟之后,消息终于传到,每盎司黄金价格一下就暴涨10美元以上,瞬间就赚入200万美元。




4.9 期货界常胜军——从心理建设出发

    在美国期货界里一门生意可说是稳赚不赔的,那就是所谓投资心理分析的咨询顾问业,而这一行的佼佼者则非萨卜博士(Dr.Van K.Tharp)莫属。萨卜先生于一九七五年取得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约八年的时间,他从事相关的心理研究工作。可是当他接触选择权的交易后,却改变他的研究方向,原因是他投资选择权始终输钱,而且很快的就赔光出场。不过萨卜博士认为失败是其本身的问题,于是他就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分析市场上成功交易者的模式,并且协助投资人学习如何改正交易的缺点,能在市场上获利。萨卜虽然自己交易失败,但他却从错误中找到本身的长处,并且发扬光大,所以他仍算是市场中的赢家。以下是他的一些研究心得,相信读者看过之后,多少会对期货市场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萨卜把影响交易成功与否的因素分为三大范畴:
    第一类是心理因素,这包括良好的个人生活、积极的人生观、赚钱的动机,对结果负责以及心里冲突不多。虽然萨卜认为赚钱的动机与交易成功的关系并不明确,但是如果缺此动机,则容易造成内在的心理冲突而影响交易的结果。
    第二类是管理与纪律因素,既有风险控制的需求,又有耐心以及直觉等三项。
    最后一大类为决策因素,成功的投资人应具有健全决策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技术因素具有扎实的分析能力。
    相对成功投资人的特征,萨卜也归纳出一般市场失败者所共同拥有的行为与心理现象:高度的压迫感,对生活的希望感到悲观,内在的人格有许多冲突,没有组织,没有耐心,不发展有系统的交易方法,以及当交易不顺时,不反省而抱怨他人。当然大部分的失败者并不是都有以上全部的不良交易行为和心理,但只要有一部分不良的交易习惯,那就足以让投资人在市场上赔钱出场。
    萨卜虽具有良好的心理分析能力,但他并不随便地接受客户,在客户第一次来求诊时,他一定要知道此客户是否具有一些他们认为有效而且能说服他的交易方法,此外萨卜也要知道交易方法是否实际使用或测试过,最后由于萨卜相信很难靠短线交易法获利,所以他不接受要求如何短线交易成功法的客户。
    事实上,期货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战场,投资人没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很难在市场中生存,只有抱精益求精,如履薄冰的观念,吸收他人的优点,如此才可能有所收获的。
    至于在业务上,典型的失败投资人都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萨卜归纳出下列几项:
    第一是投资人常把个人的问题带到交易上,其实不论是期货还是股票市场,都是冷酷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你输钱而为你感到难过,更不会答应你任何小小的愿望,它不在乎你的心情如何,当然也不管你投资的钱是有何用途。笔者曾在股市听到一位投资人说她不贪心,只要每天能够赚个五百、一千元,那么她家里的菜钱和她的计程车都有了;结果她最后连饭钱都输掉了。可是类似的错误我们还是屡见不鲜,而且犯错的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这个人性的弱点,一定要先克服才有成功的希望。
    第二个心理障碍就是大多数投资者不知如何面对风险,以我们一再提起的成功交易原则(缩小损失与扩大利润)为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黄金定理,但是在期货市场是最典型的失败例证却是赚少赔多,原因就是一般人在做错行情时,往往都不愿意接受小损失,仅希望价格能够回到原先进场的价位,等到亏损再扩大,投资人就更不愿意认赔出场,最后非要等到输光后才会黯然出场,也就是说在输钱时,多数人都毫无风险的概念;反之当投资人在面对获利的时候,却又不敢享受成功的滋味,往往稍有蝇头小利就急着出场,担心煮熟的鸭子飞了,当然这样是可以抓住一只鸭子的,可是常常因而失去抓到其它的十只、二十只,甚至更多更大鸭子的机会。
    其实如果投资人能够把每一笔交易都视为一项工程建设方案,那么事先的准备工作就会非常慎重,而开工后按图施工更是最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否则随心所欲的盲目进场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第三个心理障碍是压迫感,压迫感会以焦虑和反应迟钝二种方式出现。人脑处理讯息的空间有限,如果焦虑占据太多的决策空间,会造成我们的表现大打折扣。而通常在压迫感下所做的决定就是不做决定,所以他就会去听从让他觉得舒服的意见(如果他是买进,他就选择利多的消息,其他的则一概听而不闻),或者跟随大众的意见以降低压迫感;当然结果多是失败的。
    第四个心理障碍是内在的冲突,言行不一致就是内在冲突的结果之一。
    第五个心理障碍是许多人让情绪控制他们的交易抉择,要改善此缺点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在下交易决定前先调整一下坐或立姿,控制呼吸和肌肉的紧张,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根据萨卜的调查,成功的交易者通常都相信以下的看法:
    A、金钱并不重要。(这意思是说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交易才是重要的,金钱是达成上述目标的手段,当然如果交易计划确实不错,又能够顺利依计划进行,金钱自然会到你口袋里,不用你担心。)
    B、在市场上交易失败是正常的。(成功的交易者也不是每笔交易都能做对,重点是不能违背基本的交易原则即可。)
    C、交易是一种搏斗。(就像以前贵族们打猎一样,真正的乐趣是在过程里,而非猎物本身。)
    D、思考模拟是成功的重要程序(这就好比下棋一样,要能够预想未来几步棋的攻守状况,若仅下一步想一步,注定失败。而且一般投资人通常只会想到我这一步要将军抽车,孰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早就成为高手待宰的羔羊而不自知。)
    E、在进场交易前,他们就已经赢了该场赛局。
    看了以上萨卜的分析,相信投资人应该会对市场与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从萨卜成功的故事来看,只有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发扬优点,减少缺点,才可能成功。如果一味地盲从,自以为是,不遵守基本的交易原理,不反省自身却怪罪他人,那么奉劝各位还不如把钱用在其他更有意义的地方。




4.10  期货业的贝蒙障碍

    赖利•威廉斯这个名字虽然渐渐从美国期货舞台上消失了,但在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威廉斯(一般人都称他为赖利)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
    赖利最早踏入金融界的时间可回溯到一九六五年,不过当时他是股票经纪人,二年之后他开始出售自己的股票市场分析报告(主要偏重在判定和建议何种股票值得投资的报导)。不久,有人建议他试着运用分析股票的技术在商品期货上。赖利照做后发现确实有效。于是他也同时印制期货市场的分析报导,不久他更把全部的精力都渐渐转移到期货交易上。事实上赖利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期货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由于他在技术分析和交易实务上均有突破性的表现。
    一九七三年虽是世界动荡的一年,可是赖利却能在巨变的期货行情中替自己和客户赚取到丰富利润,证实他并非只是空谈的理论家。在他隔年出刊的一本《去年我是如何在期货市场上赢利百万美元》的书中,很详细的记载他获胜的方法,目前在技术指标中常见的%R(也称威廉指标,是和RSI类似的工具之一)就是赖利所用方法之一,从他的创见中,我们亦可看出赖利在期货市场确实相当用心。
    有了名气之后,脑筋动得快的赖利开始举办收费昂贵的期货研讨会(七十年代初期,他的一场讨论会收取的金额常在一千五百美元以上),同时推销高价期货交易决策系统软件(就是由电脑算出买卖讯号的程式)。赖利不但是这一行的先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姑且不论这些研讨会和电脑软件是否真能让投资人赢利,至少是赖利名利双收的大赢家。虽然这些年来赖利所推销的期货交易软件和方法都是由他设计的,但是,一九七四年时他和林德赛联手在全美推销的主力产品,则是由林氏所设计名叫“三叉戟”的交易软件,二人着实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可是人怕出名猪怕肥,赖利也因为他所出版的书和三叉戟研讨会而被美国证管会(SEC,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未成立前,是主管美国期货业的最高行政机构)盯上,该会认为赖利推销书本的广告极具煽动性,而研讨会又有退费的保证(也就是说投资人买三叉戟软件若在一年内不能获利的话,他就加倍退还其赔本的金额),SEC表示这种保证必须事先登记备查,于是双方就对簿公堂。结果赖利付出巨额的诉讼费用,最后才在一名洛杉矶联邦法官的手中销案。
    赖利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继续推销一系列经由他设计的交易决策系统,所用的名字可说包罗万象,其中较有名的包括:“三角术”、“推进器”、“连续系统”、“场内交易员”、“打击者”、“趁势捕捉者”,以及“短线法宝”,这些软件价格从一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不等。由于所定的价格不便宜,因此赖利也想出一些促销的技巧,譬如高价的系统,是先收总数的一部分,剩下的投资人再由系统的赢利中补足。这些独特的推销术让赖利一直能在高价的产品市场稳固如山。
    当然顾客眼睛是雪亮的,赖利之所以长期得到投资人的信任,就是他和大多数只会设计(或推销)期货交易软件的人不同,他不但钻研期货交易技术,同时也替客户和自己进行实际操作。而且赖利还保有非官方期货交易竞赛的世界记录,在一九八七年世界杯期货交易赛中(这是由美国一家名叫罗宾斯期货公司所设计的实际交易竞赛),他以一万美元开户,最高获利金额高达二百三十万美元,当年最终获利也有一百一十万美元。这个成绩可说是目前期货业的“贝蒙障碍”。
    但当时赖利却表示他认为自己并不是好的期货交易者,因为他赌性太强,以至风险控制成为他的最大弱点。这句话后来却不幸言中,因为在一九九零年初,赖利筹组一个期货基金在市场上操作,可惜赖利一开始就表现不好,而且不到一年更因亏损太多,而将基金草草的收场。同时从此之后就再也没听到任何赖利的报导了。或许他已回乡竞选民意代表去了(赖利当年加入奥勒冈州的参议员竞选,可惜以4%的差距而落选)。
    虽然赖利有“晚节不保”的遗憾,可是仍旧不能抹杀他过去的成就,尤其是赖利在推销交易系统时一直都坚持,这些软件与方法必须要实际在市场上交易测试过一段时间后才会介绍给大家,而不是纸上模拟后就匆匆的推出销售。这也是他收费颇高。但却一直能够吸引客户的主要理由。
    此外赖利持续发表过许多他对期货交易的研究与实证心得,而且他也提醒投资人要如何避开市场上的一些人为陷阱与骗术。首先要注意年轻的经纪人,虽然俗话说“英雄出少年”,但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年龄小于25岁)心性都未稳定,极易受到周围人或事的影响,而这点在期货交易上却是严重的致命伤。当然笔者对此最初确实有点不赞同,可是细想本身市场中的成长过程,发现不无道理。此外,不论在股票或期货市场上,听到有人说他能让你赚到暴利的说法时,就需要睁大眼睛,保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在金融市场上特别成功的人,基本上是不会向你自我推销的。而且如果他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有能力赚到暴利,为什么他还要找到你呢?他可能是因为没有资金却有技术,他能够证明他使用的技术有效吗?其实只要投资人不贪,就很容易分出其中的真假,否则迟早会吃亏上当。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赖利在他一本书的前页,用了两个中国字“吃苦”(不知道排版错误还是赖利用错,在书中这二个英文字刚好颠倒),目的是勉励读该书的投资人,其实任何行业用“不经一番寒彻骨,焉的梅花扑鼻香”这二句名言来形容反而更恰当,尤其是在风险性高的期货市场上,更需钻研之后才可能有所收获。要不然就只有信任专家,但如何选择真正的专家又是一门学问。总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投资人一定要认清这一不变的定理,或许赖利的故事能有更多的启示。



4.11  金融期货怎么诞生的?

    1992年5月16日上午约9点,笔者搭机前往美国芝加哥,这日期对笔者而言并无特别之处,但就世界期货发展史来说则意义重大,因为20年的当天,全球第一个金融期货合约——外汇期货,开始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EM)的国际货币市场(IMM)正式登场。三年之后利率期货也加入买卖行列。十年之后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更将期货交易推入另一高峰。而这些金融期货亦迅速地取代原先的交易大宗:农畜商品成为市场的主流。所以外汇期货的出现确实是代表期货交易的重要分水岭。可是这项革命性商品,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似乎就很少人知悉了,以下就让我们仔细回顾那段值得记忆的历史过程。
    1969年,鲍尔斯担任CMF的分析师,负责研究开发和银行界有关的期货合约,不久它碰到哈斯银行的一位资深外汇交易员。通过该交易员的解说,使鲍尔斯了解到外汇交易的实况。隔了几个星期,他突然心血来潮打了个电话给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教授弗利曼,向其请教有关外汇交易的可行性,答案令他相当兴奋。鲍利斯把这些结果告诉当时CME的总经理哈里斯,以及有“外汇期货之父”雅号的迈拉门德,他们一致认为外汇期货是未来期货交易的重要领域。
    到了1970年夏天,CME也开始研究另一项和银行业务有关的商品:利率期货。这些准备工作已完成,只等时机的出现,即可开花结果。这个时刻就在1971年8月15日的到来,当天美国总统尼克森宣布冻结所有的物价与薪资,并退出布莱顿的森林协定,这项举措意味着自由汇率和金融动荡时代的来临。不过在那时。尼克森的宣告还是令美国金融界不知所措,而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还曾因此决定暂停交易,静观其变。倒是CME的哈里斯认为,交易所除了要正常开市之外,全力发展金融期货的时机也已成熟。
    但接下来的工作却阻力重重,一是以往的作业多少只是纸上谈兵,他们并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则,没有合约标准和交割程序,幸好主管机关并没有阻止CME的计划,同时弗利曼教授也鼎力协助,不但撰写论文支持外汇交易的论点,并且重定合约内容,再碰到的困难就是,要如何说服金融机构愿意加入IMM的交易,这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人萨缪森却又唱起反调。至于当时的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伯恩斯也态度暧昧,私底下它颇赞同IMM的成立,但在公开场合他却表示正在注意这项计划的发展。而且大部分的银行似乎也都对IMM缺乏兴趣。
    幸好芝加哥附近的主要银行,基于业务上的考虑,愿意支持外汇期货的发展。若非如此,IMM至于其他金融期货合约出现的时间应会延后甚久。如果拖到1974年美国期货管理委员会CFTC设立之后,金融期货交易所面对的阻力会更大,也由于CFTC成立时,外汇期货已经存在且在顺利地发展中,因此1975年利率期货合约才能很快的加入交易行列。
    而随着外汇期货的出现,许多改革行动也应运而生,其中又以保证金监控系统SPAN的设立影响最深远。这套系统使得CME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市场所有参与者不致遭受交易之外的财务风险。目前SPAN仍是CME的重要守护神。
    最后有一个趣味问题值得一提:究竟谁是完成第一笔外汇期货交易的人,根据CME正式记录是一名叫贝区Bache的人,可是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自称应该是他们保有哪项记录,不过笔者18日到达CME的当天,到处都挂满庆祝IMM二十周年的旗帜,热闹非凡,至于到底是谁完成第一笔交易,似乎已是次要问题了。




4.12  中国期货第一炒手坎坷辉煌的期货人生

    张文军,1996年开始个人期货投资,之后,从艰难地赚取个人账户在期市的第一个10万元,到收益超过千万元,他仅用了短短的5年时间(1997-2001)。从1999年开始,其个人账户成交量连年位居大商所第一名(2001年达300多万手),受到大商所的嘉奖。下面是一位记者对其进行的问答式专访:

    1、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古人云:“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人们往往只关注成功者收获时的辉煌,而不去现理会其曾经的播种和耕耘。要知道,没有种子,怎能结出硕果!不洒汗水,哪来的收获!
    张文军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求索、敢于冒险的人。无论是当初利用业余时间与朋友一起合伙做服装生意,还是在大连证券、期货投资市场若干次的“捷足先登”。都体现了他是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采访中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我感觉到,这又是一次机会”。他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他具备风险投资市场优秀操盘手的良好潜质,他日后的成功,绝不能用“偶然”来解释。

    记者:据我了解,2001年北亚期货的总交易金额在全国各经纪公司中排名第一,其中,你个人的300多万手交易量占很大份额。我还注意到从1999年开始,你已连续几年个人交易量在大商所排第一名,而你的资金收益表上,也留下了非常成功的记录。作为期市闻名的操盘手,市场人士对你的期货投资经历很感兴趣,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张文军:1988年大学毕业后,我先到一家大酒店做业务推广工作,在工作中常常感到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职业间的差距,因此,并不安心。就在那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那就是我父亲看出我的心思后,便送我一句哲人的名言:“不要轻视行为,因为行为会形成习惯;不要轻视习惯,因为习惯会形成性格;不要轻视性格,因为性格会决定命运;”
这句名言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可以说,我的人生因此而受益无穷。以后,在酒店工作的5年中,我学习到很多知识,有了许多收获。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常常回忆一天的工作过程,查看自己是否有什么过失,想一想同事们的为人处事为什么那样妥当得体,那样成熟。我还经常换位思考,自己做得怎样,还有哪些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养成了总结、思考的习惯,这也许就是我心理上最明显的特点吧,我认为,这个特点对我的人生非常重要。
    工作一两年后,为了赚点外快,我与朋友合伙经商。当时大连服装市场火爆得很,赢利空间很大,我们从广州往大连发运服装,一年下来竟赚了几万元。所以,我认为,成功离不开对机会的及时发现和把握。1992年,大连市五大银行同时推出五家银行债券,我认为机会来了,便积极认购。两个月后债券上市,回报相当丰厚,投入5万元就净赚了5万多元。这次投资的成功,激起了我对金融市场投资的兴趣,也使我开始思考是否要对职业重新进行选择。之后,我又相继投资山东淄博、山东农药等企业债券,其回报也很可观。1993年初,大连市建行开始推出上海股票交易试点,名额限50人,我感觉这又是一次机会,便积极参与并成为大连股市最早“吃螃蟹”的人。当时上海股票行情跌宕起伏,风险很大。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交易中,我体验到了股市的风险,投入的5万元几个月便亏损了3万多。
    1993年4月,大连首家大型国际期货公司大连万发期货公司成立。公司招聘经纪人,我再一次认为机会来了,这次毅然辞掉酒店的工作去应聘。公司从1500个报名者中欲选出120人,几轮考试下来,我幸运地被录取了,从此走上了期货之路。经过严格培训后,我开始了实际工作:开发客户。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因为当时期货对大家来说毕竟还是很陌生,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一丁点概念,给人的感觉是“虚无缥缈”的。我每天要谈20到30个客户,夏天30多度的高温,还要穿西服戴领带,满世界地去跑,真是很不容易的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试用期满的最后几天,我终于开发到一个客户,他投入了2万美金做期货。从此,我便开始了期货交易的实际运作。当时可以进行交易的品种有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大豆、红小豆和小麦;前桥干茧交易所的干茧;还有香港的恒生指数;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以及其他的商品期货,包括大豆、小麦、牛腩、咖啡和橡胶等。我选择了风险较小的日本红小豆(静盘,分小节报价)和当时风险比较小的恒生指数。运作一段时间之后,还算理想,给我的客户赚了10%左右的利润。

    2、百折不挠

    日本经营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先生登上著名的高野山时,曾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感慨,“现在这里有公路、电车、缆车,很方便。但一千多年前,弘法大师在这么偏僻的山上开路,必有无法想象的坚强信念。我们现在感触不到弘法大师那时的心境,但我却深感人的信念的伟大,人生应当有自己的信念”。是的,文军的期货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更经历了三次“破产”。当他个人账户第二次“破产” 时,他刚新婚两年的妻子对他说:你必须做出选择,要我还是要期货?!在采访中,文军平静地对我说:“但我怎么能放弃我所喜欢的事业。”好一个“但”字,将其两难抉择时的万般痛苦表达得那样淋漓尽致!

    记者:看来你对风险市场的投资意识很强,是一个敢于面对风险去冲锋陷阵的人。进入期市后,你一直就很成功,很顺利吗?

    张文军: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反我却经历了很多磨难,个人账户曾三次“破产”,可以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来形容。
    1993年7月,我们公司的一个新经纪人成功地开发了公司最大的一个客户,客户投资1000万人民币,但在运作中成绩不太理想,亏掉200多万。客户希望更换经纪人,找到公司的香港总顾问,总顾问帮他推荐了两个人,很幸运,我是其中的一个。那段时间,我早上8点上班做日(本)盘交易,10点半开始做香港恒生指数,一直到下午4点。然后,回家休息,晚上9点30分再做美盘交易。如此以来,我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的觉,非常辛苦,但感到很充实。
    那位客户喜欢做风险较大的品种,所以他选择了当时风险最大的SP500。在我们两个经纪人和客户的共同操作下,一段时间后账户的资金状况有了转机,赚回了100多万。可天公不作美,9月整个市场极度看涨,我们也做了很多买单,一天,开盘时行情先是上扬,但突然间盘面发生剧变,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路透社发出一则消息,俄罗斯发生动乱。于是SP500快速暴跌1500多点。因为不能预测事情将如何发展,只好马上止损。随即由于叶利钦出面讲话,俄形势有所稳定,当天收盘时又强烈反弹近1000点。但我们的账户损失惨重,盘后结算,这一天亏了300多万。这次交易,使我第一次真正体验了金融投资市场的巨大风险。
    同一时期我运作的小户,也因投资策略不当而造成严重亏损。当时做日本红小豆,在一片看好声中入市做买,日本方面也不断公布利多消息。奇怪的是,行情不但不涨反而盘跌,因此保证金在不断缩水。终于有一天,公司结算部通知追加保证金,我把通知告诉客户,客户表示实在无力追加。由于我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因此 我不想让这个客户就这样“死”掉,于是就将自己的3万元追加到账户中。但行情仍无改观,继续盘跌,结算部第二次发出通知,我又拿了3万元追加到其账户中。其后,行情又突然暴跌,当再次接到通知时,我把仅剩下的4万元积蓄全部追加上。当时我是那样地期盼着行情能有所改观,并在幻想着也许会有“上帝”出现来救我一把。可结果事与愿违!最后只能被强行平仓。总共投入的2万美金加上10万人民币,最后剩下1万4千多元人民币。这是我    从事期货交易的第一次“破产”
    交易运作的失败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期市的残酷,由此我总结了三条经验:其一,止损是非常重要的。从此在以后的国际期货交易中,我常常把止损单同时下到场内,时刻想到止损。其二,当好消息不“好”时(盘面不涨),千万不要去做买,当坏消息不“坏”时(盘面不跌),千万不要追着卖。其三,永远靠自己来拯救自己,不要期盼“上帝”会救你。
    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商所开始筹建并招聘工作人员,同时,一家期货公司也在招聘公司管理人员,我感到这又是一次机会,便决定同时参加应聘并最终被两家单位录取。当最后选择做交易所工作人员还是期货公司管理人员时,经过反复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后者。这期间,我参加了大商所首期出市代表培训班并获得出市代表资格。当时因为大商所刚刚成立,运作缓慢。于是,向来不甘寂寞的我又应聘为星洋国际期货公司大连业务部经理,这个职位待遇优厚底薪3000元/月,具体业务是上午培训经纪人,下午带经纪人开发客户。工作很快取得进展,有一客户投入1万美金做香港恒生指数,由我来运作。
    在这家公司里,我结识了其香港总顾问翟先生。翟先生在香港期市有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期货投资经验,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交易技巧,可谓受益匪浅,这在我以后运作香港恒生指数的交易中已有所体现。当时香港恒生指数风险加大,主要是因为摩根士坦利看好港股,增持其投资组合中香港股票的份额。因此,恒生指数从6600点一跃涨升到12785点。我认为将有一波回调,便果断沽空。这期间,我有一天的交易纪录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战例:1万美金的账户,我一天38个来回下了76手单子(5.5万港元/手,一次只能做一手),一天下来净赚4千美金。
    
    记者:真不愧为“超级杀手”。你后来的短线、大单操作手法,就是从这次交易后开始所养成的习惯吗?
    张文军:是的,这次经历对我后来的影响很大。根据当时市场风险大的特点,我做单时非常小心,每进一次单,就与止损单一起同时下到场内。就在我们前面说到的那一天,我是一直站在盘房下单交易的,一天几乎没有下来过。收盘时,一位经纪人已经为我计算好当天的盈利状况,当时有很多经纪人也是一起在下面看我怎样运作的。随后,而且一直到该公司因国家有关政策调整而停止营业为止,我都保持着这样的记录。
    当时做外盘,国内的交易商真正赚钱的人非常少。这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首先,期货是专业人士所从事的行业,境外对手身经百战、阅历丰富、技巧纯熟,而我们却刚刚起步。其次,信息获得上的劣势,国内做外盘,信息不灵,消息严重滞后,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基本面情况。其三,公司操作不规范,有“吃点”的嫌疑。比如下市价单,回单时间有1分多钟,因为在这1分钟内,会产生很多价位,结果是,买单则成交价位相对较高,而卖单则成交价位相对较低,所以盈亏差异较大。境外交易造成国家、个人资产大量流失,国家有关部门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因此决定停止境外期货交易活动。由于政策原因,大连几家做外盘期货的公司便停止运营了。
    当时停止境外期货交易,我的态度非常明确:大力支持。现在,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期货人才不断成熟,特别是加入WTO后市场的需要,我认为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境外有投资价值的期货品种交易活动,如LME的铜和CBOT的大豆小麦玉米等品种,这也是现货市场国际贸易活动回避风险的需要。

    记者:境外期货不能做了,你对新的市场机会又有了什么“感觉”?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经验,为什么还会接连两次“破产”呢?
    张文军:这时,正好大商所开始正式运行,但我发现国内期市交易不活跃,而股市交易却异常火爆。因此,我一边做大商所的大米期货交易,一边炒股,但把主要精力放在沪股交易上。那时,我是在联通证券的大户室做交易的,交易结果不太理想,股市暴跌损失惨重(因为当时大户可以透支进行交易)。而运作大米期货也没顺势,持有空单,行情却暴涨。两面运作都很失败,所以,我再次破产了,虽然大部分的损失是在股市发生的。此时,我经历了人生中最灰暗的低潮期,由于再次输光,因而引起家庭不和,结婚刚两年的妻子对我下了最后通牒:要我还是期货?你再做期货,我们就分手。
    但我怎能放弃我喜欢的事业呢?结果可想而知。这段时间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光。记得有一天到市场去,衣袋里只有5元钱,心里想着给父母买点什么,可几次掏出来又都放了回去,为啥?没舍得买。现在想想,还是很心酸。正在此时,我以前认识的一位香港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在浙江投资了一家期货公司,打算做国内期货品种,希望我去担任业务总经理。我答应了他。去杭州时,机票是两个姐姐买的,在临上飞机的最后一刻,她们每人又拿出1000元钱塞进我的衣袋里。大姐说,穷家富路拿着吧,多保重。当时我的眼泪差一点就流了出来。到杭州后,公司的运营并不理想,由于公司的合伙人意见不统一,导致运作混乱,工作进展缓慢。因此,春节休假后我便再没有回去。
    此后,大商所玉米交易行情火爆,涨得很凶。我再次进入市场参与交易,但由于当时玉米期货价与现货价比相对较高,在1500点时,我果断地进入市场沽空,但行情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去跌反而继续暴涨,最高达2100多点,这使我第三次赔光出局。交易的又一次失败,令我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彻底的反思。我想,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对市场仍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基本面、政策面把握不够,没有找准行情方向;二是交易经验和技巧不够成熟,缺乏更多的磨练;三是资金管理有问题。

3、厚积薄发

    梅花香自苦寒来。似乎侠客的诞生都要历经磨难的洗礼,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不幸,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当你能够挺过厄运的折磨,幸运之神就会悄悄地降临。这是自然辩证法,是宇宙运动的伟大理性。期货市场蕴含了太多的宇宙真理,人生的历程岂不就是一段期货走势吗?反复地沉淀、积累和修磨,终将爆发出一轮气势磅礴的行情。尽管文军对自己后来的成功是那样的轻描淡写,但从1995年开始,文军就开始走上成功的征程。他不仅期货做得较顺手,而且,据朋友们说,2000年他在上证B股市场抄了个大底,赚了好几个涨停。文军来自实战洗礼过的交易策略和技巧,是其成功的基础。

    记者:经过三次“破产”,就好像行情图表上的头肩底,你该向上突破了吧!
    张文军:第三次个人投资的失败,使我怀疑,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我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我应不应该继续做下去。也许我运气并不是那么坏,每一次陷入绝境都有朋友拉我一把。此时一位做二级代理的朋友又让我过去帮忙。我去了之后,其客户的账面亏损有了改善,他为了感谢我,把他母亲的2万元期货账户给我做。我从姐姐那里又借了5000元加入账户,共同承担风险,收益也均分,并以5000元为风险上限。我知道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因此我加倍勤奋,每天晚上都用1、2个小时,对行情进行分析,对白天交易进行总结,并制订第二天的交易计划。当时真有点胆怯,就是不敢再输,赚点小钱就快跑。过了一段时间账户再次亏损,个人资金从5000元赔到2000元,我心里非常害怕,有一种上断头台的感觉。记得那天是周五,我停止了交易,闭门思过,找输的原因。到下个星期一我突然有了感觉。三天的思过我好像悟出很多东西,自信的我又回来了,当天便净赚7000元,一下子起死回生。紧接着在这个星期里净赚4万多元,使账户资金达6.5万元,我跟朋友说,你的资金赚了一倍,期市风险大,见好就收吧。他同意并撤出4万元,剩下的2.5万元归我,这是1995年初的事情。
    我就用这2.5 万元做本,几年后赚到千万元。其间,我发现赚第一个10万元非常艰难,用了我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之后用了半年的时间赚到100万,再之后,资金绝对值的增长就快了。1999年年中,我到北亚期货开户,当时公司成交量排100名以外,半年后就跃居全国16位,2000年跃居全国第二名,我个人成交量为全国第一,2001年个人成交量已突破300万手。这里我想说一句,北亚公司,特别是康晓杰副总对我的帮助很大,营业部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给我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
 
   记者:这么说,你去年缴纳的手续费远远超过1000万,这对期市是一个不小的贡献。你交易量这么大,收益率又那样高,可以说是中国期市的“第一杀手”,但你给朋友们的印象却总是那样温文尔雅,很斯文,一点也不像一个“杀手”。有人说,知识、文化、涵养与人品的综合才能形成独特的气质。巴菲特说,冷静、理性和耐心是投资者重要的品性。你认为他们的话有道理吗?
    张文军:很有道理。期货交易是一种高级的市场活动,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难以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的。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操盘手应具备自信、冷静、理智、果断、坚定、胆量和勇气等品质,缺一不可。

    记者:格拉罕姆说,操盘手交易理念的第一条是防范风险,第二条是记住第一条。在你的经历中,你一直都在与风险博斗,你的成功肯定与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完善而系统的交易理念有关,而你的交易理念是什么呢?
    张文军:防范风险是第一位的观点肯定没错,但防范风险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应体现在你的交易过程中。我的交易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条:
    A、选择方向是交易成败的关键。或者换句话说,要清楚这个市场是多头市场还是空头市场。只有把握了市场的方向,顺势做,赚钱的可能性才更大。
    B、把握好止损。即使你没有交易经验,做好止损也可以控制住风险。假如你按习惯20点止损,而赚钱时尽可能赚取更多的点数,按对错比率各50%算,最终结果你还会赚钱。
    C、学会资金管理。这在期货投资中有重要意义,比如说你看不准行情时,轻仓出击,看准时重仓杀入。但投资者大多是越赔越加仓,赚钱时反而仓量较小。
    D、利多行情不涨时,决不能做多,反之,决不能追空。
    E、超买的可以更超买,超卖的可以更超卖。有些投资者太注重技术指标,不敢顺着行情走,反而反向开仓,结果没能赚钱却输了钱。

    记者:选择趋势方向的前提是进行行情分析。你更注重图表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你对哪位交易大师的分析理论更感兴趣?
    张文军: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都很重要,但在我的交易中,盘面感觉更重要。因为盘面可以表现出全部的信息,技术面是静止的,滞后的,盘面是运动和变化的,更能体现出一些动态的东西。比如说突发行情来临,图表是不会提前告知的,这时盘面经验更重要。突发行情风险相对大,但机会也大,更能体现出操盘水平,突发消息对市场影响如何,盘面表现会告知一切。在行情分析方面,我比较欣赏约翰•墨菲的一句话:keep it simply stupid(务求简单)。比如说,行情突破昨天或上周高点时,不要轻易沽空;相反,也不要轻易去买,这就是“简单”的真理。